|
薛涌: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硕士,评论员。
引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公路、空气显然已经成为稀缺资源。
奥运会后,是否将单双号限行的政策持久化的问题立即被提了出来。这是很可以理解的。老百姓尝到了清洁的空气、畅通的交通的甜头后,自然希望继续享受这些利益。但是,有人出来反对说:单双号限行侵犯了车主的权利,甚至侵犯了物权法规定的对车的“物权”。
这是典型的颠倒黑白的说法。
单双号限行,所涉及的并不是车主的物权,而是公共资源的分享。凭常识想想就明白:单双号限行,并不是没收车主的车,而是限制车主使用公路等公共设施的权利。这些公共设施,当然在车主的所有权之外。
公共设施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当这种资源非常丰富时,公众可以不对这种资源的使用进行规约。但是,当这种资源变得稀缺时就另当别论了。如今北京路上的车太多,占据了过多的道路,污染了空气,已经侵犯了大部分人享受这些公共资源的正当权利。举个例子,九十年代初,我在北京保持着长跑的习惯。每天不管是哪个时刻,只要一万米下来,就会猛咳嗽一通,吐出的痰是黑的,最后只能终止锻炼。难道我跑步的权利没有被侵犯吗?如今87岁高龄的老父仍然住在北京,平时总是心慌气闷,但一到郊外就好。这次奥运会后半段,他居然在家里也呼吸顺畅了。难道奥运会前他呼吸的权利没有受侵犯吗?北京的许多孩子,已经发现血液内的铅含量过高。这是空气污染带来的直接后果,将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和智商水平。如今仍有些史学家认为,罗马帝国的衰落,乃是因为其供水管道的铅含量过高导致了全民智能的下降。国外一些研究机构称,中国未来几十年的污染可能造成几百万人丧失劳动能力,也非危言耸听。难道子孙后代的健康权利,比起车主的权利更重要吗?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在讲述私有产权对经济进步的贡献时曾指出,在欧洲中世纪早期,土地如同空气和水一样丰富,你随便享用,无所谓现代意义上的产权。但是,等人口增长、土地资源稀缺时,产权就必须界定清楚。公共资源也是如此。北京的公路已经被堵得寸步难行,空气污染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危险指标高三倍,“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公路、空气显然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单双号限行,其实就是绝大多数人发现少数开车的人过分挤占了这种稀缺资源、希望建立自己对之合理利用的权利。怎么公路的使用成了开车阶层的“物权”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