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杜华君:文化好奇心化解管理障碍(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6日 01:30  第一财经日报

  杜华君说,一般的讨论有两种情况,一是大家的愿景有时会不太一致,“我一定要让人家看到共同的目标和愿景。”这是基于认知上的问题;另外,任何人的性格都会有所不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这时他会引导这样的讨论。“同时,你也要在适当的时候作出明智的决定,以避免大家走得太远。”

  俄罗斯之变

  从小一帆风顺的他,在自己20年的管理者岗位上,也遭遇过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一蹶不振,但他与伙伴们果断的决策和合作,使情况顺利化险为夷。

  目前长居北京的杜华君,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放置了一幅从俄罗斯带来的人物画像,事实上,他对俄罗斯有着强烈的感情。

  每当想起自己在俄工作的那段往事,杜华君依然会心情跌宕。

  1998年,作为施耐德派往俄罗斯及独联体的总裁,他目睹了这个大国的衰退和振作的整个演变过程。

  那年5月,俄罗斯金融危机让逗留当地不到一个星期的他惊讶不已:5月27日这一天,美元对卢布的汇率飙升至1美元对6.2卢布,超过了俄央行的上限,股票当日暴跌10个百分点。

  随后2个月,俄罗斯的股市综合指数震落55%,政府被迫将浮动汇率波动范围扩大,且外债延期偿付。

  “金融风暴席卷了整个国家。你可以想象,俄罗斯一片混乱,这样剧烈的动荡下,我所住的酒店,连信用卡都无法支付。”杜华君回忆道。

  与现在美国所面临的金融体系结构性崩塌和重构相似,俄罗斯近一半的商业银行在那时濒临破产,俄金融寡头没落之日几乎已成定局。

  一切变得非常糟糕,形势之差出人预料,所有商务活动也全部停滞,“我怀揣的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情绪,既失望也很沮丧,这也就是临危受命。”

  直面危机还是彻底离去,让这位法国人思考了一段时间。杜华君冷静下来,经过与当地管理团队的研究,他们认为:俄罗斯的危机一定会度过,未来这个市场必然会有增长,不如把目光放得更长远。

  “我们可以说是第一个在金融风暴中留在俄罗斯的外资公司,且也是第一个继续开拓市场的海外企业。”杜华君表示,公司在短暂的时间内制定了5年规划,研究市场动向,且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6个月后,随着情况的转好,俄罗斯当地项目不断启动。在很多外资企业降低投资的鲜明对比下,施耐德的大胆投资,反而超过了当地其他竞争对手。”

  “远见”是一个公司管理者所要具备的要素之一。1987年,施耐德电气在天津成立第一家合资工厂梅兰日兰。施耐德从那时起就对其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也就是那时,施耐德将断路器带到了中国,取代了传统的保险丝,这使得用电安全性大为增强。

  2007年,施耐德全球销售额为170亿欧元;在杜华君的带领下,中国地区的销售额增速超过20%。

  尽管中国还是施耐德的第二大销售市场,但未来仍然会快速发展,且长期会维持在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全球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坚信中国市场,仍然会一如既往的强劲。”杜华君信心十足。王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