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卖掉”将成为民企的潮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5日 23:27  中国经营报

  9月3日,可口可乐提出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这一消息报道出来之后,舆论哗然,是什么促使了这场收购的形成,中国民营企业出路何在?

  可口可乐和汇源都遇到了难题

  《中国经营报》:如何解读这笔交易背后的产业背景?

  姜汝祥:可口可乐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是它一直致力于对产业链的控制。因为饮料业的毛利是很低的,靠的是销量和周转率。

  但是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进入中国之后,中国政府不允许其独资建立灌装厂。由于饮料行业的季节波动非常大,如果没有灌装厂的话,生产速度就上不来,库存也就有限,盈利也就不行,所以他们很痛苦,只能选择合资。在全国的扩张速度和渠道都受到牵制。最近几年,由于中国政策的放开,他们就开始回购灌装厂,能独资的基本上全部都独资了。这样他们在国内产业链的布局就基本完成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前些年可口可乐在国内的营销和增长势头都非常好,盈利也非常好。

  但由于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其市场增长速度却在下降。这从近年来有关中国人饮料消费的结构变化就能看得出来,其中茶饮料、果汁饮料和矿泉水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可乐。于是可乐变成了一种很尴尬的产品,它在未来中国市场如何立足?结论就只有一个,进军非碳酸饮料市场。其实这一战略可口可乐在世界范围内早就已经进行了,比如去年在可口可乐就宣布收购美国著名的维生素水制造商Glaceau,以及全球第二大矿泉水生产商Highland Spring。 所以,在经历了经营茶饮料和果汁饮料的失败之后,在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家庭消费市场,可口可乐感到形势危急,我想,它现在提出收购汇源的战略意义就在于此。

  《中国经营报》:汇源果汁愿意将股份全卖给可口可乐,是不是他自身也存在着现金流紧张或其他方面的问题?

  姜汝祥:汇源一直致力于市场份额的占领,所以我推断汇源的盈利或者现金流情况不会太好,因为它在铺货与广告方面投入巨大。可以说汇源的资金运营状况一直都是偏紧的,因为汇源是一个市场启蒙者。这样带来的问题是,汇源的经营做得不够精细,我们看一下其设计、包装,是比较“土的“,甚至有“越来越土”的趋势,然后价格在往下走。所以尽管汇源有品牌和市场份额,但是其集约化经营做得是不够的,就找不出类似于蒙牛“特仑苏”那样的“暴利奶牛”。

  中国的家族企业为什么长不大

  《中国经营报》:上述原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使得汇源放弃了企业经营?

  姜汝祥:实际上,目前中国很多看似优秀的民族企业都快做不下去了,因为第一代创始人到了一定的阶段就受限制了,比如娃哈哈的宗庆后、汇源的朱新礼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像柳传志、王石、李东生这样具有善于经营职业经理层的人并不多。我们大部分企业家都是靠市场机会发展起来的,只会“三板斧”,对于大公司的管理力不从心,所以最后选择卖掉也是一种最好的选择。我觉得如果中国政府不阻拦的话,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卖掉企业将会成为中国的一股潮流。

  西方的家族企业能够经营得很好,恐怕和他们民族文化和商业文化之间的协调有关系,西方是基督教文化,它和商业文化中赚钱的观念不冲突,西方人的基督教文化的理想是给社会做了多少贡献?最后可以上天堂,这就和商业理念相符。当每个人都这样想,组织就容易建立,整个商业运行的成本就低。

  而中国文化和商业文化是有冲突的,因为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小农的田园文化,中国人的理想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所以在中国,大部分企业家是人格分裂的,要么就是工作狂,要么就是突然间醒悟了,对赚钱失去了兴趣,改去信佛、买地修心、练书法、练气功。所以对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家来说,做企业缺少快乐感,在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企业家可以作为自己终生的职业。因此,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遭遇瓶颈,明明知道再往上一步就可以使企业更加辉煌,但却感觉太累了,何苦呢?还不如卖掉!他们这种状况其实也会影响下一代,我觉得,中国第一代企业的后代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接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