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鲁政委:警惕中国面临输入性货币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 02:30 第一财经日报

  

鲁政委:警惕中国面临输入性货币危机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进入2008年以来,印度卢比、泰国泰铢、菲律宾比索、印尼印尼盾等多个国家的货币均出现了对美元贬值的情况,而这些货币在前5年时间大致均是对美元升值。2008年的外资撤出和货币贬值,具有重大的风险性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讲,外汇流向常常瞬间发生逆转。而个别新兴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常常会借助“原罪”和“归类”逻辑在其他新兴经济体中快速传染。当前,阿根廷、越南、韩国已经显露出金融脆弱性的强烈征兆,我国也因此更多暴露于风险之中,有关方面应高度警惕形势的后续发展。

  新兴市场货币危机征兆

  阿根廷,2008年4月26日,为应付美元抢购潮,阿根廷央行单日抛售3亿美元储备,创6年之最。

  越南,2008年5月17日,越南央行将利率大幅调高3.25%,由8.75%到12.0%(越南4月份CPI涨幅达21.4%);而1998年该国经常项目一直是逆差,且由1998年1月1.8亿美元逆差扩大到了2008年4月的111.0亿美元逆差,10年间扩大了61倍。

  韩国,2008年5月21日,韩元兑美元跌至两年来低点,韩国政府入市干预,买入了价值达5亿美元的韩元。

  进入2008年以来,印度卢比、泰国泰铢、菲律宾比索、印尼印尼盾等多个国家的货币均出现了对美元贬值的情况,而这些货币在前5年时间大致均是对美元升值。2008年的外资撤出和货币贬值,具有重大的风险性。

  而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危机通常具有传染性,中国对此不得不防,2008年4月人民币NDF市场出现的近年罕见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的“归类逻辑”

  在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危机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原罪理论”是最经常被援引、并被西方主流经济学广泛认同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不发达这一先天不足即存在“原罪”,所以金融市场极其落后,由此也就无法应付较为剧烈的外部冲击;这种“原罪”特征是所有新兴经济体的共性。由此进一步推演出新兴经济体货币危机传染过程中的“归类逻辑”:一旦货币危机首先在A国出现,那么,在本来经济形势依然不错的B国投资者就会马上幡然醒悟——A国和B国本质上是同类,B国也快要出事儿了,必须赶紧撤出!正是这样的危机传到逻辑和链条,在上世纪80~90年代导致从拉美到东南亚再到俄罗斯接连发生了范围广泛的金融危机。而就在此之前不久,这些新兴经济体差不多都还是某些国际组织所标榜的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认真学习的“发展样板”。

  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当今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基础、宏观政策调控和经济管理水平等诸方面均差距甚大,但相关“归类”却早已深入人心:“金砖四国”(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展望五国”(VISTA,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阿根廷)、“新钻十一国”(NEXT-11,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韩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