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民政部领导谈地震孤儿收养聊天实录(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 18:12 新浪财经

  主持人权静:刚才王处长也介绍了,这一次在10岁以下的儿童可能只占到10%几,您给大家再介绍一下。

  童小军:领养10岁或者10岁以上的孩子的话,因为他们正好是青春期,第一青春期本身就有“反社会”,属于比较叛逆的阶段,哪怕是正常的家庭可能都有,除此之外,加上领养所要面临的一些特别的问题,再加上地震,经历了地震之后所带来的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家长要应付起来,实际上挑战性是蛮大的。我昨天也是刚刚应了一个杂志的邀请,写了一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经历大型的自然灾害之后,一般情绪上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一般10岁到18岁的儿童或者说这个孩子,他就会表现出一些,如果是比较被动的表现的话,他就会退缩,他不愿意跟别人交往,封闭自己,就像甘处长刚才说的,刚才这个女孩子说不愿意跟人谈事情,不知道父母在哪里,他很闷,这是很极端的一种表现。还有一种表现他正好是相反的,他就是愿意用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说我喝酒、抽烟,表现出不合常规的行为,其实这都是他的一种情绪,或者说他灾后的一些情绪上的问题引起的,所以最根本的对于这些家长而言,你可能要做好准备,要花相当的时间,要学习一些技巧,去帮助这些孩子,先把灾后的一些情绪处理好。这方面我觉得也不能说,从我们专业的角度,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告诉这些家长可能要做这些事情。另一方面也鼓励他找专业人士帮忙,因为家长都很忙。

  主持人权静:而且很多家长也没有经验。

  童小军:对,你要从头学,其实这是一个专业的技术的一种技能,不是说三天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就可以学得很好的,也鼓励他们,如果有可能的话,将来领养了孩子,尽量的要有初步的评估的能力,这个孩子我觉得什么地方不正常或者说我觉得跟我想像的好像不一样,勤问专业人士,这样的话就可以得到一个专业的支持,这样可能也会有助于他们整个领养过程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权静:其实领养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还有一辈子的工作。

  王素英:很多的事情。

  主持人权静:大家都希望领养地震留下的孤儿,但其实可能安抚地震孤儿的心要比领养其他孩子花更多的心。

  童小军:你刚开始领养就是安抚,之后就有身份认同,以及他追根求源的问题,你怎么去帮助他,你会不会觉得很嫉妒,你看我们一般的家长可能偶尔会有这样的想法,你看我这么辛苦养你,你还非得一定要弄清楚你的亲生父母,其实这个不在于情感,说不爱他的养父母或者怎么样,实际上是他自我,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是这样?其实是一种很原始的需求,你像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家长明白的,要理解的。

  王素英:而且刚才童老师说的很重要,这里面领养一般的孤儿跟领养地震孤儿又不同,因为我们通常有时候在领养的时候,比如我们领养一般的孩子,可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这种关系是容易建立起来的,健康的心理依恋是容易建立起来的,即使是这样,他在长大了以后,一定还会问,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的亲生父母是谁?对地震孤儿,他的社会认知能力已经有了,已经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也记得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况?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父母会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他也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他会做比较,如果是那种领养的话,可能不会做比较,但是恰恰领养这些地震灾难留下的孩子时,他会做比较,在这种比较当中,对领养父母来说是一个挑战。

  主持人权静:我们来看一个最新的网友的问题,已经在我们的提问框里面反复问了好几次,是不是四川以外的家长就很难领养到地震孤儿了呢?是不是先在省内寻找家长,有这样的规定吗?

  王素英:没有,从法律上来说是没有这样的一种规定的,但是我们想在收养中,特别是对于学龄儿童,他有两点,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种是同伴支持,大家都可以想像,在地震当中失去了所有亲人的孩子,这个时候他很亲的是他的同学,是他在学校的老师,这是很重要的,对他来讲,这可能就是他另外的一种精神支柱了。为什么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这个时候他会选择,新的家庭对他重要,还是同伴的支持对他很重要。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对于选在留在原来的学校,留在原来的地方,和他原来已经熟悉的伙伴们,同学们,老师们在一起,我们就应该保持有同伴支持的环境,这是客观上我们需要考虑和尊重的,这是一方面,我们专业上讲的叫地缘关系,每个人对地缘是有依赖的,当然这种情况我们想是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因人而异,它是很个性化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