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唐双宁卸任银监会副主席,担当起执掌光大集团和光大银行财务重组、引资上市的重任。担任光大集团和光大银行董事长的他,形容自己角色转换的心情是“在机关昂首挺胸做公仆,否则没有权威;到企业猫腰低头当主人,否则没有钱赚”。
唐双宁常对媒体说:“我最不擅长的是金融,最不懂的是金融。”但就在这个他“最不擅长、最不懂”的领域,唐双宁一干就是20多年的时间。
在5月的上海陆家嘴,唐双宁这个“不懂金融”的金融家,与大家分享了一些他关于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的想法。
先哲学,后金融
执掌光大集团——国内首个国家持股的金融控股集团,对唐双宁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新的挑战。
在唐双宁到来之后,以往在市场和媒体眼中显得略微神秘的光大银行逐渐“明晰”起来。三年未公布财务状况的光大银行,从去年开始会不定期地向媒体公布财务重组进展的最新信息,涉及的内容包括重组方案的出台过程、汇金注资的规模和到账情况,还有光大银行以及光大证券上市过程中各方面的准备。
按照唐双宁的思路,对光大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的总体目标是清晰而明确的。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体系,找准市场定位,转换经营机制,努力打造综合经营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提升公司市场价值,逐步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化金融企业。
一位跟踪了多家国有银行上市过程的资深记者曾不无感慨地说,光大银行是她见过的在财务重组信息披露上最为开放和透明的银行之一。
“一个好的金融家,首先应该是哲学家。”唐双宁兴趣多样,涉猎广泛,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其书法作品和哲学思维能力。“以前银监会的工作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一天不可开交,但如你们所知,我还有许多业余爱好。”
关于读书,唐双宁总结为要迈三个台阶:第一是文学。文学是人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以给人以最形象的收获;第二是历史。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它给人最真实的收获;第三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给人以最深刻的收获。
金融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
“《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段话,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唐双宁说,没有绝对好的体制,也没有绝对不好的体制,一种体制发展到一定程度,问题就会暴露,需要调整。一切都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体制是上层建筑,改还是不改,就看这个体制适不适应当前的基础。
从中国金融业目前的状况来讲,唐双宁认为几个监管部门可以合并,也可以不合并,都各有利弊。
“我是过来人,是比较了解情况的。目前的体制利的方面是专业性强,弊的方面是效率低。合起来有什么好处?就是适应混业经营的需要。”唐双宁说,金融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
唐双宁指出,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是在次贷危机冲击下,如果金融部门变化过大,不利于金融稳定。
混业监管将是必然
对于混业监管的问题,唐双宁在论坛上比较深入地谈了他的个人观点。
唐双宁首先介绍了我国金融监管的历史沿革。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人民银行承担中央银行职能和对银行证券、保险的统一监管职能;第二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3年的大分化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03年到今天的“一行三会” 。
分析中国金融监管的历史沿革,当时考虑了几个方面的需要。第一,是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需要。1990年初开始,客观要求通过分割监管机构来加强监管。第二,是适应竞争企业分业经营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颁布《商业银行法》,实行分业经营,要求监管机构进行分业性管理。第三,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这之前,国际上多数国家已经形成分业经营监管的格局,这些国家过去大体上都经历过金融机构分业的过程。
“各国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考虑金融监管的特质,具有国际共性又有自主的特点。因此总体看来,中国金融监管的历史沿革是三个过程,大体符合国际金融监管的规律。” 唐双宁说。
对于我国金融监管的未来走向,唐双宁认为,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既然金融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那么金融混业监管也将是必然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问题不在于机构的表面架构,而在于过程的发挥。”唐双宁说,要提高效率、减少成本。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也不利于治理和制衡。同时,可分设央行与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利率方面实现了统一监管的格局,有利于建立监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其他改革相呼应。
风险相互转化
唐双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比喻说:“如果说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那风险就是金融安全的永恒主题。”
唐双宁认为,市场风险可能是我们在今年将要面临的主要风险。“过去主要是信用风险占据主体。随着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风险将会成为主要风险。但与此同时,信用风险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有可能进一步增大。风险都是相互转化的。”
经济形势好,环境比较宽松的时候,有些可上可下的项目就能够上马,当时也能够偿还银行的贷款,但信贷一紧缩,本来应该上的项目可能就下去了,应该还的贷款也还不出来。
“我们现在金融改革步伐很大,风险状况有很大改善,但并没有根本改善。我们的体制、机制、管理水平、金融文化、人员素质和外部环境,与发达金融市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想有质的改变,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唐双宁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我多次讲,发展和防范风险好比是开汽车,汽车开得过急就容易出问题,反过来不开汽车就更安全了,但又失去了意义。怎么处理好呢?就是既能开得好,又能开得安全。”
唐双宁说,首先,要从格局意义上认识金融的监管问题,处理好变化与相对稳定的情况,不变不利于改变现有弊端,大变不利于稳定。要既继承又创新、既变化又延续。
第二,要认识到没有十全十美的体制,关键是利大还是弊大;第三,监管机构相对于金融经营机构而言,立足上层建筑,要与当前出现的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相适应,既要防范风险,更要促进发展。
第四,金融监管的设置既要从整体实际出发,又要与国际情况吻合。国际上多个国家已经实行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我们国家实行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也是大势所趋。
“不能不听个人意见,不能不瞻前顾后,不能太瞻前顾后,不能不学习国外经验,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经验。”按照唐双宁的辩证思维,任何改革都有不同的声音,关键是哪一种声音大、哪一种声音长远,这需要历史的检验。
唐双宁
● 1954年10月出生,辽宁北镇人
● 1978年~1982年,辽宁财经学院基建财务与信用专业学习
● 1994年~1996年, 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经济专业硕士学位
● 曾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沈阳市分行副行长、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行长助理
● 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党组成员兼沈阳市分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管理司司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监管一司司长
● 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 2007年7月,出任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