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书福冒险转型 吉利能否一路吉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 02:30 第一财经日报

  

李书福冒险转型吉利能否一路吉利

受限于品牌影响力和研发实力,吉利汽车未来往中高端车型走的路阻力不小 本报摄影记者/王晓东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业,李书福及其吉利汽车,是一种可能性。但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如果说李书福及其吉利汽车今天设想的宏伟蓝图,是一种可能性,那么,一转个身,就是不可能

  吉利汽车能行吗?

  当北京车展的观众置身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吉利汽车”,00175.HK)逾1300平方米的展台,欣赏着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吉利控股”)等关联公司带来的23款车展车时,许多人内心涌动着这样的声音:作为自主品牌的吉利汽车,竟然拥有从SUV、MPV、轿车,到亚洲方程式赛车再到新能源汽车的全系列产品线,且其中近八成产品将量产投放市场,这到底现不现实?

  李书福的可能性

  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业,李书福及其吉利汽车,是一种可能性。

  在北京车展W3馆的吉利展台,电子显示屏上一段醒目的“蓝图”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到2010年,吉利汽车整车产能将达到100万辆;到2015年,实现产销200万辆,其中2/3即约132万辆外销。

  在产品线方面,据主管技术及研发的吉利控股副总裁赵福全透露,到2015年前,吉利汽车将形成经济型轿车、基本型轿车、中级型轿车、轻卡和高档商务级轿车五大技术平台,并计划基于其衍生出的15个产品平台最终推出42款新产品。

  在关键零部件和新能源技术方面,赵福全称,发动机已规划出8个平台,共可开发20余款不同排量、针对不同市场技术特点的发动机;变速箱规划了7个平台,可开发10余款变速箱;此外,吉利也在开发未来的新能源技术,譬如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甲醇代用燃料车、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

  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如果说李书福及其吉利汽车今天设想的宏伟蓝图,是一种可能性,那么,一转个身,就是不可能。

  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目标是形成“1~2家年产200万辆以上(其中自主品牌占50%以上)、出口量占10%以上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几家年产100万辆以上(其中自主品牌占50%以上)、出口量占10%以上的骨干汽车生产企业”。

  显然,按照这一“国家级的产业蓝图”及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几无悬念成为上述“1~2家大集团”的现状,目前年销量仅为18.15万辆的吉利汽车要想在两年内跻身100万辆级的“骨干汽车生产企业”之列,谈何容易?

  “虽然说2015年的目标是实现产销200万辆,但我们到2010年的目标讲的是几大基地合并的产能达到100万辆,不是说产销晋级百万辆。”吉利控股一位高层直言不讳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不过,在多方声音已预警中国汽车产能出现阶段性过剩的背景下,吉利的这番解释,显得格外刺耳。

  吉利汽车的转型

  同为浙江民企老板同样有着“汽车梦”的鲁冠球及其万向至今尚未跨入整车业,而近年试水造车的美的、奥克斯、波导、春兰等也都未能成功,相形之下,能与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等共同跻身全国乘用车销量前十的吉利汽车已有了一些底气。

  2007年5月,吉利汽车提出企业发展战略转型,决心要“以国际品牌为镜、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实现从成本优势向技术领先转型;企业口号也悄悄地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变为了“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和“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

  李书福表示,转型期在去年最重要的里程碑是,吉利成功收购上海英伦帝华51%的股权(一家位于上海的出租车、豪华轿车及大型轿车的生产商),同时在海外收购上海英伦帝华另一主要股东——英国锰铜控股有限公司22.83%股权,以期扩大高增值产品业务。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