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许善达:务实的市场主义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1日 01:50 第一财经日报

  市场化的改革似乎和“浪漫主义”很难划清界限,从最典型的“休克疗法”,到全球范围内无数大大小小失败的尝试,无不在暗示着这样的主题。市场经济和“最优均衡”看起来是一个那样完美的彼岸,在路上的人们往往难以遏制脚下的速度和心中的激情。然而,经济运行和制度建设却是如此复杂,“浪漫主义”情怀一旦启动,往往后果并不美妙。

  人们有时用“市场原教旨主义”来描述这种“浪漫主义”,不过,前者似乎还包含了“百折不挠”的意思。尽管从纯粹的意义上讲,坚持不懈和追求完美都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的改革乃至于任何一个小的局部改革,以及改革进程中的经济政策制定,务实的市场主义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看起来就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务实的市场主义者”。

  《经济学人》节目和许善达先生讨论了两个话题,眼下的通货膨胀和30年的财税改革。财税改革按下不表,这回先谈通货膨胀问题。

  针对通货膨胀,目前有两类观点。一类认为,到目前为止,尽管存在成为全面通胀的风险,但还是结构性的通胀,猪肉和农产品的价格将逐渐回落,来自其他领域的价格上涨(例如粮食、原材料、能源等)虽然在下半年可能将接过价格上涨的“接力棒”,但总体程度有限,因此通胀不足为惧;另一类则认为劳动力价格上涨作用明显,农产品价格上涨将传导至加工业,而粮食价格将很可能将在下半年成为新一轮通胀的导火索,更严重的是,通胀预期正在形成,因此形势堪忧,治理通胀应当成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对通胀的判断将左右治理通胀的政策取向。例如,在后一种观点看来,将进一步带来通胀压力的能源和资源类价格改革应当缓行。

  许善达似乎不愿轻易将自己划入上述任何一个队列。对于目前的通胀,他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观点,其核心是,前些年的低通胀是一种“幻象”,是资源类产品定价机制扭曲和其他成本被人为低估的结果,而这些低估和扭曲将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并成为今天以及未来的通胀压力。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这个压力,是“堵”还是“疏”?资源和能源类定价机制缓行看起来更多倾向于短期的“堵”,因为通胀已成为第一要务。而许善达看到了定价机制扭曲和通胀预期引致的供给不足和供需缺口(例如油荒和电力紧张),因此,他认为反映稀缺程度的价格改革可能还无法停步,否则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不过,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应服从于当前的形势,也就是说,节奏和具体推进应当精心审慎安排。显然,这是一个务实的市场主义者的视角。

  与此相关,对于价格干预的看法也是关乎“市场主义”的一个很好“测试”。许善达的观点再次体现了务实的市场主义者的特征。在他看来,在转型时期,政府放弃价格干预并不现实,但是,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却也不容置疑。因此,与其将通胀控制在一个降低的“假象”水平内(例如4.8%),不如分解通胀的构成要素(将弥补以前“欠债”的部分单列),并为市场化的价格改革留下空间。

  作为一位资深的财税专家,在许善达给出的政策“药方”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意外的是,对于货币政策的具体工具,许善达的观点和即将远赴华盛顿的林毅夫教授正好对立,在后者看来,治理通胀的紧缩政策应当选择市场化的手段——利率;而许善达却认为,相对于利率,贷款总量控制更加有效。这回,看起来林毅夫离“市场化”更近一些。不过,对于许善达的这个“药方”,除了务实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注解——如若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李扬教授听到了“贷款总量”药方,他很可能会颔首赞同,在李扬的理解中,贷款总量正被日益认为比利率和货币总量这些工具更加有效。

  在《经济学人》采访过的学者和决策者中,许善达是非常独特的一位。一般而言,录制节目前,我们会准备15个左右的问题,而采访的过程大抵是这些问题按序列展开;有少数意外,则是根据现场讨论线索,这些问题被重新排列组合。许善达的采访成了意外中的意外,他对事物和问题的解答饱含能量,逻辑贯穿始终,极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而我几乎抛弃了原先准备的大多数问题。

  许善达非常推崇“欧洲之父”——“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发明者让·莫内。和异常时髦的所谓“欧元之父”相比,这位“欧洲之父”在国内还鲜为人知,但却是切实推进今天欧洲成型的伟大缔造者。也许,让·莫内正是那位最伟大的“务实的市场主义者”。

  杨燕青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