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创新学院人事沉浮 人才困局上海待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22:25 中国经营报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月7日,一瘸一拐的Rain和怀孕的小李互相搀扶,跟在后面的是曾经的IT主管小王,他们向本报反映,由于领导层调整,张江创新学院的创业团队遭遇“洗牌”,大约70%的员工离职。经过本报的深入调查,这所张江首创的服务外包培训机构一年来的人事变故终于浮出水面。

  实际上,作为全国领先的高科技园区,张江比谁都明白人才问题的重要性。从人才培养的战略调整,到人才引进的机制探讨,谁都期望上海能尽快解决人才瓶颈,真正跻身国际大都市之列。

  人事沉浮

  2008年的春节令Rain难以忘怀。就在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大雪纷飞,骨折病休在家的她突然接到一个快递,那是张江创新学院“不再续签”的劳动合同的通知。小王和小李则在更早的时候离职,“14位创始员工中9位被辞退,我们手中的工作搁浅。”他们无奈地说。

  从初创起,张江创新学院就承载着张江集团的高度期望,可谓意气风发。2006年10月19日,作为国家战略性配套,浦东新区综合改革配套的重要推进项目,张江创新学院高调揭牌。此后,Intel、IBM、Xilinx等跨国500强企业的六位全球副总裁前来参观、洽谈,并为其与创新学院合作的在中国的培训基地挂牌。

  但次年7月,经张江集团决定,创新学院原实际负责人被调离岗位,常务副院长的位置由孙崇理接任。走马上任后,孙崇理大刀阔斧重新组阁,于是发生了所谓创始团队洗牌事件。

  “三个月之内,我的确做了人员调整。岗位调整达到90%以上。”孙承认人事调整的事实,但他强调均是合规、合法,是双方达成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他表示,新经营班子希望有与此前不同的理念和思路,因此必须改造团队、优胜劣汰,这是对学院管理所做的第一步必要工作,目的是更好地将创新学院最初设立的目标落到实处。

  张江创新学院的全资母公司,张江集团表示,离职员工的说法并非事实,学院工作一切正常开展。副总经理殷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集团认可孙院长的做法,他表示,创新学院是张江的创举,甚至是全国第一家,并没有模板可参照,探索中也在不断改进。

  显然,劳资双方的矛盾焦点在于改革触动了部分员工的利益。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了这次改革的真正原因,人事沉浮的真实背景逐渐清晰。

  “更换院长是迫不得已,我们承认创新学院的发展走了一段弯路。”张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刘小龙坦率地表示。

  “集团希望学院扬长避短,更多做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园区企业的工作。”刘小龙说。然而,前院方领导的发展思路与集团初衷相左。

  据他透露,集团对创新学院的人事调整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前任负责人把创新学院搞成中央集权式的学院与集团将其定位成一个联邦制的管理机构的思路不相符合;第二,学院前期集中引进的都是跨国公司赢利性的培训项目,并不能落脚在园区企业,达到依托一线教员、生产线,降低企业培训成本的目的;第三,学院前期实施的大量采购被认为是无效的。

  “有些问题我们还在调查,调整创新学院的角色和使命,更是体现我们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刘小龙强调。就这样,在走了9个月的弯路后,张江创新学院修正了发展方向,按既定目标继续推进。

  人才困局

  张江创新学院的设立和调整,人才是最大的诉求点。据殷宏副总经理介绍,对于25平方公里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而言,随着世界级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也对新兴产业的人才培育和引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体制、机制却难以满足“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成为困扰张江,甚至上海发展的重要障碍。

  张江园区定位为高科技、创新孵化为主要特色的集成功能性开发区;张江集团负责25平方公里张江园区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是一个承担政府开发职能的国有企业,其主要职能是代表政府为高科技企业提供物业、政策、增值服务等园区环境服务和集成服务。

  对于张江集团,相对于低端的人才培养而言,高端人才的引进问题则显得更为迫切。眼下,绿卡问题、户籍问题成了反映最集中、呼声最强烈的问题。

  刘小龙建议说,绿卡可以让海外人才前来做出贡献的同时,能够享受国民待遇,在买房、孩子读书等方面都得到实惠。目前,绿卡还是由国家相关部门统一发放。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才能拿到最高时间限额的外国人居留证,这不是一般的海归人才能达到的门槛。

  张江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整个上海面临的问题,落户问题成为人才“择木而栖”的重要考量因素。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目前户籍制度依然存在的大环境下,安居落户是融入上海的一个重要标志,反之则有漂泊、不稳定之感。另外,在实际操作上,落户与否也会牵涉到许多实际的便利和问题。

  针对现有的人才引进制度难以满足高科技发展的需求,引进标准也不能体现对新兴产业和创新人才的倾斜,目前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已充分认识,正在着力研究如何从人才引进机制和体制上进行创新,打造上海的人才高地。

  显然,人才问题不仅是张江的困惑,恐怕更多需要中央政府、上海政府积极解决。

中国经营报记者:张淑芳,刘影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