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周天勇评说中国经济社会难题之二十八■周天勇

  2008年中国就业形势会朝什么样的格局变化呢?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近几年每年2400万的劳动力规模不会发生大规模减少的局面。因此,就业形势如何,主要决定于劳动力需求的情况。我认为2007年劳动力需求可能比上年相对萎缩,就业压力可能比2007年大,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2008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包括即将出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条例等等的实施,加上收入分配改革使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都会使企业用人慎重,用机器替代劳动力,一部分企业可能从中国转移出去,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会减弱。新的劳动合同法,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在用工合同订立、加班工资、社保交费、工作解聘等等方面作了对劳动者有利的规定,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任何法律法规的出台,客观地讲,都有其两面性。新劳动合同法以及即将出台的农民工社保条例,会使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成本上升20%,甚至更高,包括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企业的成本也会程度不同地上升。劳动力成本昂贵,资本相对便宜,企业或者就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或者会转移企业到其他劳动力便宜的国家。

  2008年是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之年,调控的手段是用各种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规模;控制土地供应,关紧土地闸门;加大项目审批和环评力度,控制投资规模。这在三个方面影响到对劳动力的需求:一是金融机构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资金供给紧张的情况下,在信贷投放上,将会保大企业压小企业,保国有和国有控股经济压民营经济,保政府项目压社会项目,保重大建设项目压规模较小的项目,其结果是不显著增加就业的领域将会得到贷款,而显著增加就业的个体微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中小加工服务业或建设项目,得不到贷款。二是由于对建设项目投资规模的控制,包括对土地供应的控制,将影响建筑业吸收农业转移劳动力的能力。三是投资规模下降,投资和建设对建材机械制造等方面的购买也会下降,导致关联行业开工率的不足,进而影响就业。当然,我不是说,以往的依靠投资拉动的就业结构是对的。但是,投资规模压缩后,过去依靠投资拉动的就业结构如何调整,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2008年是一个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之年,创新意味着技术进步,意味着新技术的不断产业化,意味着在第二产业领域中技术和资本更多地替代劳动力;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结构升级,一定是第一产业中挤出更多的劳动力,第二产业中由于产业技术的进步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包括产业集中度的提高,相应数量的资本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也会越来越少。特别是对一些资源、土地、环境等使用密集,技术工艺落后,但又就业了大量劳动力的中小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需要关停并转,其就业需求的强度会大大下降。

  2008将是我们调整进出口关系,应付人民币升值过快的一年。过去,我们的出口强劲,而且出口之中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制造业的出口强劲。这是许多年来东南沿海的劳动力需求较旺、大量转移我国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增加城镇就业机会的重要原因。但是,近年来,出口顺差过大,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创汇贬值压力较大,廉价土地、资源、环境等的出口代价也过大,需要通过关税调整,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提高社保、工资、土地、环境等出口成本等办法平衡贸易。因此,出口的减速,也会减少劳动力的使用,使出口贸易强劲的劳动力需求势头减弱。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