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平安巨额增发 引起人们强烈关注(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 10:55 新浪财经

  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说:“花旗的股价何时探底,谁也不清楚,即使等到更低的价格,那时机会也不一定属于你。”他的意思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够抄到最低点。

  湘财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博士认为,像中东股神阿尔瓦立德以及前花旗CEO桑迪·威尔这样熟悉花旗价值的人也参与注资,“此时投资于花旗银行这样的世界金融巨头,获利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黑石集团CEO斯蒂芬·斯瓦茨曼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说,目前美国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仅仅略高于净资产值,而过去通常情况下往往数倍于净资产值,所以哪怕这些金融资产由于次贷的不确定性导致净值下降,但只要市场恢复平静,市净率回复正常水平,这些资产的价格就会回升。“不用担心买这些金融资产会亏钱”。

  还有专家指出,由于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甚至全球的金融业都将有一个收缩期,进而会有相对比较合理的收购成本。而从战略价值考虑,中国也应该为未来的发展提早进行布局。

  节点和策略都重要

  事实上,国际金融的舞台上近两年已经涌入了不少中国表演者:中国建设银行以971亿港元收购美国银行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中国银行100%收购新加坡金融租赁公司;中信证券10亿美元收购贝尔斯登6.6%股权;国开行以29.81亿美元入股英国巴克莱银行;民生银行3.17亿美元收购美国联合银行控股9.9%股权;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印度尼西亚哈林银行90%的股权、并购澳门诚信银行79.9%的股份、斥资54.6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中国平安宣布以18.1亿欧元(约27亿美元)收购富通集团4.18%股份……

  中国金融业海外扩张冲动一方面是因为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后衍生出的巨大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资金融机构需要在全球不同区域配置资产,以避免由于中国经济出现萧条时把所有的宝都押在单一市场上。还有一个更为迫切的因素是,中资金融机构已经不得不开始面对外资金融机构走进来的挑战与竞争了。

  工行行长杨凯生说:“作为拥有8万多亿元总资产的工商银行来说,只有400多亿元美元的境外资产,比重还是太低。”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提出:工行国际业务经营份额要提高到10%的战略目标。

  应该说,通过一系列扩张行动,中资银行已经尝到了“甜头”。中行其40%的净利润来自境外机构;而工行海外机构资产的71%,以及利润的87%是经购并的机构实现的。

  历史上,许多国际大银行就是通过不断兼并与收购来实现自身的资产扩张、业务品种的增长和地域的扩展。汇丰银行就通过不断的并购从一家注册在香港的地区性银行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银行。

  不过,历史也同样告诉我们:日本金融业也曾出现海外收购热潮,但在经历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的短暂风光后,不得不最后转手卖出。1996年,世界前十大银行中日本独占6家,而到2002年,世界前十大银行中,日本银行已经一家不见。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普遍赢利丰厚,中国一些大型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大幅下降到5%左右,但与花旗、汇丰等国际先进银行的1%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即便如此,花旗、汇丰也出了大事。

  华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兼CEO汪振武的话提醒得及时:“在并购方面有一句行话,很多时候不是怕买贵,而是怕买错。在进行资本运作的时候,要看它是否能为自己的竞争力提供支援。”

  显然,只要中国金融业想要继续壮大,跨国并购的脚步就不会停止。但在海外扩张的同时,其背后的风险也应控制。掌握时间节点很重要,但合适目标和策略的选择则更为关键。中国金融机构“出海”,还需要从战略上、管理上、技能上作通盘考虑。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