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平安巨额增发 引起人们强烈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 10:55 新浪财经

  虽然中国平安还没有披露这笔融资的具体投向,但海通证券公司保险业分析师潘洪文分析说,中国平安巨额融资目的很可能是并购海外金融机构,因为目前是海外并购非常良好的时机。目前国内保险股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很高,平均市盈率超过35倍、市净率超过5倍;而欧美多数国家的金融股估值相对比较低,一些金融股的市盈率不到10倍、市净率不到1.5倍。

  许多专家发表了与潘洪文相似的观点:最近欧美很多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收购海外金融资产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

  彼岸危机是此岸机会?

  受次贷危机拖累,花旗、美林等金融巨头都爆出巨亏,股价暴跌,同时,华尔街的重组已经在混乱中展开,目前,向这些问题资产注资的有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科威特投资局、沙特王子阿尔瓦立德、前花旗CEO桑迪·威尔家族基金等等。

  早在2007年11月中旬,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就指出:“花旗的股价现在已经处于5年来的最低水平……这是十年一遇的机会。”陈志武建议以中国投资公司为首的金融机构,对深受次贷危机影响的海外金融资产“下手”。他认为,高科技和金融是美国最具竞争力的两大领域,如果中国想在美国这两个最核心的领域持有一些股权的话,次贷危机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时机。

  汇丰亚太的一位分析师分析中国平安的融资行为时也认为:“目前,欧美的金融业已经消沉了一段时间,对平安等中国企业而言正是一个收购机会。而在中国国内,除了几个中型银行,我看不出还有什么它们可以收购的对象。”

  除了海外金融机构有意引入新资本、投资价值吸引之外,政治层面的微妙变化似乎也在给金融机构海外收购提供契机。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指出:此前,美国对于外资参与的并购壁垒森严,而在美国金融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相对的政治阻挠也会更小。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张巍柏说,当前中国有着庞大的储蓄,有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本,而且仍在快速增长;中国急需提高金融业的发展水平,提高金融生产力水平;中国还需要更有力度的金融市场开放,以提高自己金融系统配置资源的能力,推动整体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反观美国,当前的美国有着庞大的消费,有庞大的债务和资本流入需求;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后金融业纷纷裁员的现实说明,金融服务的供给已经相对过剩,急需向他国输出金融服务;美国也需要改革,以改变自己过于依赖消费而缺乏储蓄的现状,为自己未来的老龄化社会积累一些财富……对比来看,中国和美国在金融问题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在金融合作上的前景极为远大。

  抄“底”还是抄“低”?

  不过,也有舆论认为次贷危机前景并不明朗,现在并非投资的最佳时刻。

  国开行准备投资花旗一事曾炒得沸沸扬扬,但最后,花旗的新投资者中并未见到国开行的身影。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表示,国开行投资花旗一事落空并不出乎意料。“美国次贷危机现在还没真正体现出来,在下降的通道当中。轻易地去抄底,可能风险较大。”

  “需要从长远考察次贷危机影响的过程、时间,不应急于抢在所谓的低点。”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说。

  对于美国金融股价尚未探底、不便进入的说法,陈志武则指出:“花旗的股票也许还会往下跌,但是对于国开行、中投公司这样的大机构来说,它们并不只进行短期的投机运作,更多的是看重这些公司长久的价值。”陈志武认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民众已经解决温饱问题,转而开始发展对未来生活及安全的需求,如医疗、养老等等。而恰恰是金融行业,在提供这些解决未来生活和安全需要的交易和经济活动时,前景值得期待。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