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数次转手 厦门蔬菜批零差价超一倍(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2日 09:39 台海网

  在前埔农贸市场,记者见到一位刚从中埔批发回来的中年男子,他向记者开玩笑,自己不能算是终端,他的妻子才是终端(因为摆摊的是他的妻子)。

  该经营者告诉记者,自己也曾用小货车直接到同安的一级批发市场采购,“但来回近百公里,运输成本很高,分摊下来,还是在岛内比较简便”。

  对于终端商的利润,该男子表示,若以1.8元/公斤批发进来的萝卜,只是毛利成本,还得除去一些根叶等,“折损下来,批发价早就超过2元”。

  而记者注意到,前埔这一市场,白萝卜单价普遍已是3元/公斤。按表面单价,最后一手的终端销售提价比例最大。

  从一级市场流入终端,单以白萝卜为例,批零差价比已超过1∶2。

  蔬菜的质量、售价经过一系列的流通环节后经过层层加码,必然造成价格“滚雪球”,形成所谓的“两头苦,中间笑”的现象,变成大部分菜价在中间商手里消耗。

  困局 流通环节精简有难度

  那么,这一“滚雪球”似的流通链条,是否还有简化空间,以进一步降低菜价?

  具体管理岛内两个二级蔬菜市场的系夏商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其副总经理陈裕强认为,现在的环节已经够精简了。

  “如果取消江头、中埔等二级批发市场,从闽南蔬菜批发市场等一级批发市场直接发货给菜市场摊点,看似简化了蔬菜转手环节,但是其中会面临许多问题。”陈裕强说,闽南蔬菜批发市场是产地市场,由经销大户从中采购后投入到江头、中埔等消费市场,这两个市场的职能是不同的。“产地市场没有能力在收购蔬菜的同时,再承担消费市场分销的职能。”

  “我们作为‘菜篮子工程’,经营的二级市场还需要为食品安全进一步把关。”陈裕强说道。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