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华晨汽车:寻找新荣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14:05 中国经济时报

  华晨将如何“出招”,才能实现“由生存向发展”的转型,迎来新的荣耀?

  -“自主车企转型”报道三

  -本报记者杜悦英

  骏捷是一把旺火,酷宝却平平淡淡;尊驰遭遇“碰撞门”,又成功“危机公关”……2007年,华晨的日子喜忧参半企业发展到达一个“节点”。

  从中华轿车上市之初广受追捧到被冠名“问题车”屡遭诟病,再到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亏损,产权问题及高层动荡,曾几何时,华晨的命运悬于一线。2006年3月,骏捷上市力挽狂澜,连续多月加价提车的热销不仅造就了自主品牌的一大经典车型,更吹响了华晨复兴的号角。2007年9月,酷宝登场,市场反响平平,甚至有评论直斥其为“败笔”。

  华晨在复兴后,将如何“出招”,才能实现“由生存向发展”的转型,迎来新的荣耀?

  一枝独秀?

  不可否认,骏捷是华晨翻身的功臣。骏捷上市仅两个月,就以5个月订单破4万辆的销量、350%的月销增速,创造了业界的销售神话。2007年全年,中华轿车共实现销售11.5万辆,其中大部分利润份额由骏捷贡献,销售达8.2万辆,同比增长128%;尊驰销售3.2万辆,同比增长19%。

  作为“明星车型”,热销代表市场的认可,但是作为企业而言,“一枝独秀”也是一种尴尬。如今车市竞争激烈,仅用一两款车征战江湖必然势单力薄,企业必须积极开发新车型,以寻找下一个利润增长点,多管齐下,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7年9月,酷宝登场。虽然和骏捷同样拥有豪门技术背景,价格定得也不高,但是酷宝却显然错押了宝,市场反响未达预期。骏捷之后,下一个荣耀花开何处?身处自身发展的“节点”期,华晨依然需要探索。

  技术探索

  技术提升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方可实现长远发展。2007年3月18日,中华1.8T轿车上市,搭载华晨自主研发的1.8T发动机,据悉,该发动机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攻克了发动机技术领域的20余项难题,改写了中国中高级轿车有车无“芯”的历史,展示了自主品牌的技术实力;2007年9月27日,中华酷宝运动型轿车上市,填补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中高级轿跑车领域的空白。

  据了解,华晨分别与日本丰田、德国宝马、保时捷、德国FEV等国际知名公司开展深入合作,通过借鉴与消化吸收,自主研发完成了中华骏捷、中华A级车、中华酷宝运动型轿车、海狮加长14座、阁瑞斯11座、1.8T涡轮增压发动机等19个项目,取得关键技术专利8项。

  2007年,华晨已具备国内少有的整车造型、设计能力;样车制造、整车匹配开发能力;自主开发整车能力。产品结构在保持中级轿车开发核心优势的同时,使产品链向下延伸到了A级车,向上延伸到中高级轿跑车,加之业已形成品牌优势的商用车领域,华晨的产品线不断完善。

  规模扩张

  扩充产能是企业求得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4月8日,华晨A级车项目在沈阳华晨金杯工厂开工。A级车项目是华晨的全新战略平台,一期工程达到10万辆产能,二期工程将实现15万辆的生产能力。2007年,华晨汽车继续以沈阳为核心培育科研、生产实力,立足尊驰、骏捷主打的中级车市场,向上发展中华1.8T等中高端车型,向下开发1.3-1.6L A级车,并将推出三厢、两厢、MPV、轿跑四款轿车,扩张产品线。

  除巩固旧有河山外,打造南方基地成为华晨2007年重大决策之一。2007年6月25日,华晨“南下”——华瑞汽车项目在四川绵阳拉开序幕。华瑞项目一期工程将形成6万辆产能,到2010年二期工程将形成整车15万辆的产能基地。华晨董事长祁玉民表示,华晨南下,是看中了皮卡、SUV以及后续的轻卡、面包车等车型在当地及周边区域的市场需求,最终要实现集团的跨地区发展。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