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林铭田:银杏湖畔 我的"归隐之地"(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16:46 台海网

  “山里的车印都是我开的,”林铭田说,“这里每个地方都是我自己查看过,每座山,每个湖泊也是我自己设计的。”

  当天上午,林铭田驾驶着越野车载着记者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动作娴熟,即便面对45度的大斜坡也可以轻松跃过。他说自己每天要上山转两圈,对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已了然于心。

  就这样,这位自主研发了几十项专利项目的理工科精英投身到劳心又劳力、被林夫人戏称为“愚人工程”的生态建设项目当中。

  为想法而活

  林夫人称此处为“愚人工程”不是没有道理,此处属于大金山脉,曾经是南京市最贫穷落后的一块土地。据《江宁县志》记载,此处“破田低山丘,十年九不收,米缸挂在扁担头”。当初林铭田来这里考察,只看到一片低矮荒芜的山丘,而且根本没有大路可走,都是农村的小土路,一下雨满地泥巴,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林铭田1993年在南京投资,在南京呆了多年后,他发现南京市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外来投资者也越来越多,而南京附近却还没有一个像样的旅游度假休闲观光去处,于是他想到了投资农业旅游观光项目。

  他说:“来到这个地方,星期六、星期天没有什么事情去做,我们就爬山,到山里面走一走,觉得这里山水很漂亮,然后就把剩余的时间花在这个地方,发展这个地方,慢慢地投资。”

  2000年,林铭田决定在这里投资,开创自己的全新天地。他特意将一些银杏树移植在水边,“银杏湖”也就由此得名。

  今天看来,林铭田占了大便宜:总投资2.1亿美金,但当时的土地成本远没有现在昂贵,林铭田以他商人敏锐的目光选择了一项新兴成长并大有可为的事业。

  但在当时,这是许多商人并不愿意投资的项目,因为这种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回收慢。林铭田如此热衷于此并不是完全出于商业的考虑,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

  林铭田幼年家境贫穷,全家经常以当地的红薯充饥。父母几乎每天都在晚上11点左右才能休息,早上3点多就到菜园劳动。上世纪60年代,家里开始办家庭工厂,做手工艺,几乎每天工作都在18个小时,而每天赚个三五元台币,就会感到很高兴。

  现在的林铭田已经不需要再为金钱发愁了,但当初的贫苦生活对他的影响深远,他说:“一个人要快乐,不是花多少钱能做到的,当你到达某一程度的时候,钱对于你来说不是很重要的。在25岁到45岁的时候,人是为了钱在拼命,45岁到65岁的时候,就不是只为了钱在拼命,而是为自己想要做什么。有钱了之后,就会慢慢地想到赚钱以外的人的生活,不要整个脑筋都想着赚钱。”

  林铭田说,现在是为实现自己想法而活的时候了。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