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古城新野 金牛腾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 09:07 中国经济时报

  ——探寻新野皮南肉牛产业化之路

  ■本报记者吴建有通 讯 员王冬安汪占华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新野县,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东汉末年,一把大火把新野烧出了名气。进入21世纪,新野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尤其以皮南肉牛为主的畜牧养殖业支撑着新野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逐步崛起在中原大地。

  走进新野,满眼是“绿野无边牛群壮,金牛腾飞在潮头”的迷人画卷:

  ——全县农民因牛而富。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3775元,其中20%来自肉牛产业。

  ——全县农业因牛而兴。2006年皮南肉牛产业实现产值16.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1%。

  ——新野的历史文化和肉牛产业齐名。作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县和“三国旅游线景点县”,皮南肉牛产业进一步提升了她的知名度。先后被国家确定为秸秆养畜示范县、世行贷款肉牛发展项目县、亚行贷款养牛项目县、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县,被确定为河南省绿色肉牛生产基地示范县、河南省畜牧20强县之一、河南省畜牧业发展重点扶持县。国内外专家领导也对新野皮杂肉牛的优良品质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皮南肉牛的开发前景寄予了厚望。

  皮南肉牛这一绿色产业正使古城新野焕发出蓬勃气息,历史名城和“十二黑”的品牌知名度一起升腾。

  跨洋越海、远缘杂交

  培育肉牛新品种

  新野位于豫鄂交界的宛襄盆地中心,是南阳黄牛中心产区,群众素有养牛习惯。历史上,南阳黄牛也以数量多、分布广、个体大、肉质好而闻名于世,成为我国著名的三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

  南阳黄牛变肉牛,得益于杂交改良新技术的应用。这是一种跨洋越海的远缘杂交。新野县改良南阳黄牛起始于1986年,首次细管试验成功,为今天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全国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的实施,新野县于1998年全面引进皮埃蒙特冻精细管,普及推广

意大利皮埃蒙特肉牛杂交改良南阳黄牛技术。南阳黄牛很快就脱胎换骨变了样,从体质上看,杂交牛变结实了:生长快、耐粗饲,易饲养,饲料转化率高,深受农户欢迎。从肉质上看,杂交牛的优质肉率高,屠宰率高,一级切块率高。专家组认定皮南肉牛自身特点独一无二,是瘦肉型高档牛肉的理想品种。

  据中国农大肉牛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兵海测算,新野县一头500公斤重的皮南肉牛公牛,出净肉在250公斤以上,可生产出60%的高档牛肉,质量已相当于进口的高中档牛肉。最重要的是价钱也变了,据新野县畜牧局调查的数字显示,用皮埃蒙特肉牛改良南阳黄牛后,养牛户平均每头牛增收400元。南阳黄牛向商品肉牛转化的这场“革命”,对农民来说,喊了多年的“赶着黄牛奔小康”已不再是梦想,对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制革工业、生化制药工业来说,也有了新的“兴奋点”。

  近几年来,新野县坚持不懈走皮牛改良南阳黄牛之路,累计投资248万,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服务半径不超过5华里”的原则,高标准成了58个冷配站(点),全面推广皮埃蒙特杂交改良南阳黄牛,年改良黄牛12万头以上,冷配改良率达100%。意大利原国家农业委员会主席波斯蒂克、中国牛业协会会长陈幼春等专家多次到新野考察皮牛改良后称赞道,全国5省21个县中“新野皮牛改良无论群体数量或改良效果,都居全国第一”。全国、全省皮牛改良现场会先后在新野召开,新野名副其实的成为全国最大的皮牛改良基地和皮牛核心产区。2005年,新野县畜牧公司根据皮牛的体貌特点,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率先注册了“十二黑”

商标,新野皮南肉牛在全国从此有了自己的名字,新野的肉牛产业有了自己的品牌,皮牛也成为新野的发展特色和优势。2006年5月,新野县在北京举办了皮南肉牛肉品鉴定新闻发布会,12名中外肉牛专家一致认为,新野皮南肉牛肉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属高档营养性、保健性、双肌型牛肉,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最理想的肉食产品,具有很高的生产推广价值。

  龙头带动、壮大规模

  提高肉牛饲养水平

  新野皮南肉牛扬名海内外,是新野县委、县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县情,正确决策的结果。新野县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品牌化,品牌经济外向化”的工作思路,把以牛为主的畜牧业确定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并提出了“创建全国优质皮杂肉牛大县”的奋斗目标。“倾全县之力,兴畜牧大业,尽快使以黄牛为主的畜牧养殖业迈上产业化轨道”的战略决策也随之产生,并一直延续至今,使皮南肉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平原农业县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子。

  培育龙头企业。新野县先后培育出了河南光达(新野)畜牧有限公司、新野碧野牧业公司、丁氏三兄弟肉食集团及黄牛交易市场等一批综合型、养殖型、加工型、流通型畜牧龙头企业。河南光达(新野)畜牧有限公司是南阳市50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养殖、育肥、饲料供应、技术服务为一体,年育肥黄牛1.5万头,年产饲料5万吨,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累计带动5头以上养牛大户246家,年实现社会效益2亿元。新野碧野牧业公司总投资400万元,年出栏肉牛1500头,形成了“公司+小区+农户”运作模式。今年,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在新野组建了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公司将建设年屠宰加工10万头肉牛加工厂、万头肉牛育肥场、牛肉熟食加工和沼气发电等项目。全县还规范建设了12个大型活牛交易市场,专兼职经纪队伍达到232人,年外销3.2万头,新野已成为河南、湖北两省交界最大的活牛交易集散地,吸引了湖南、湖北、安徽、陕西、山西、

福建等地客商。

  集约化饲养。该县用工业理念发展畜牧业,由政府搭台,农民唱戏,兴建工厂化养殖园区和基地,推进规模养殖进程,以改变畜禽散养造成的科技含量低、生产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出栏率低和污染程度高、死亡率高的“四低两高”状况。该县采取“联户联建制、业主投资制、公司股份制、独资独建制”等模式,通过科学选址,合理布局,从土地、贷款、技术、水、电、路、通讯设施和配套服务入手,吸引了一大批有文化技术、有资金实力、有养殖经验的农民入区经营。全县建成标准化养牛小区30个,总畜位达到4500头,年出栏1.8万头,小区内水、电、路“三通”,青贮池、沼气池、消毒室、技术服务室设施配套,环境美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另外,全县还培育出282个养牛专业场、416个专业户,40个母牛专业村。其中,母牛专业村户均饲养母牛在1头半以上。养牛小区、专业场、专业户、专业村四位一体,连动发展,托起了新野建设全国优质皮杂肉牛大县的希望。不少园区内有草场、小型饲料厂、青贮池和沼气池,普遍推广草-沼-牧、果菜-沼-牧、渔-沼-牧生态种养模式,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各乡镇肉牛饲养场也是草场相连,舍饲圈养,场周围种植的墨西哥玉米、冬牧70黑麦等优质牧草过腹消化后产生的牛粪便流入沼气池,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残渣就近施入草地,形成了良性循环。在畜禽分散饲养为主逐步向现代化、规模化饲养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该县采取能人示范、技术推广、基地引路、规模养殖的办法,引导畜禽养殖业向养殖大户、专业村组转移。近年来,该县建立了养牛行业协会,吸收养牛大户为会员,使皮埃蒙特优质肉牛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该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皮南肉牛生产基地县。

  标准化生产。畜牧集约化经营不仅减少土地占用,保护和管理环境,更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和实行标准化生产。在国家农科院和河南农大的指导下,该县投资100多万元,成立了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畜牧技术服务中心,聘请了资深的“专家智囊团”。畜牧、农资、环保、工商、技术监督部门一起向农民宣传环保知识和无公害养殖技术,把绿色畜禽生产的五项产业标准以通俗明白的文字编写成乡土教材,发放到区、场、农户。县、乡、村300多名科技人员分片包区,进场入舍,直接向农民传授标准化养殖技术。经过3年多的培训,每个园区和养殖场现在都由“能人”当家。农民们按照环保标准选址,在远离公路、村庄、污染源的地方建场,并植树造林优化园区周边的水气环境,严格程序细化养殖技术环节,加强防疫转化疾病的防治手段,用技术检测强化有机饲料的指标控管。各养殖场对每头牛建立档案,喂什么饲料,防疫用什么疫苗,治病用什么兽药,都有明确规定。县畜牧技术人员及时到各场督查检测,严格按程序办事,杜绝使用对人体有害的饲料和药物。不准在饲料中使用超标准微量元素、添加剂。粮经牧三元式养殖法、秸杆青贮、麦秸醣化、饲料配比、粪污处理、科学育肥等先进技术在全县遍地开花。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集约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使新野县畜产量逐年增长。县乡政府强化服务职能,变农民自己找信息为给农民供信息,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信息联络点200多处,通过电话、电传不断收集市场信息。今年新野县与大连雪龙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年供“十二黑”高档肉牛5000头,向北京奥运会推介。

  与此同时,新野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加快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皮南肉牛产业的意见》,落实十项优惠政策。2003年以来,全县用于养牛业的补贴达到860万元;在解决发展资金问题上,全县先后争取到世行、亚行等项目贷款1800万元,全部用于养牛生产。开展了“信贷兴牧计划”,引导农户组建养牛信用担保协会。目前,全县179个养殖担保协会,累计发贷2100万元,有利地支持了养牛业的发展。

  发挥优势、放眼国际

  做强肉牛产业

  新野县皮南肉牛规模、质量全国独一无二,已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2006年底,全县存栏皮南肉牛约11万头,三代皮南肉牛约2万头,出栏皮杂牛10万头。

  新野“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以皮南肉牛为主的节粮型养殖业,积极推进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增强新野县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建成绿色肉牛生产基地,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今后新野县将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提升皮南杂交肉牛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持之以恒,推进皮南杂交肉牛改良。发挥现有58个改良站的作用,坚持皮埃蒙特牛与南阳黄牛改良不动摇,努力培育南阳黄牛肉用新品系。积极开发生产技术研发专利,制定改良、繁育、育肥、疫病防治、生产加工、销售等技术措施,搞好科研试验基地,提高比较效益。

  二是建立肉牛追溯制度,推行标准化生产。从肉牛出生、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屠宰加工、销售等实行信息化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为社会提供安全“放心肉”产品。注册中国皮牛商标,开展绿色食品认证,申请原产地保护,打造新野皮南杂交肉牛品牌。

  三是培育加工营销龙头,拉长产业链条。打响皮南杂交肉牛营养型、保健型高档优质肉牛品牌,积极培育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拉长产业链条,推动皮牛产业的升级。

  四是探索肉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行秸秆青贮、沼气、粪便无害化处理新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畜牧业。

  五是创新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小区+母牛专业村+农户”的运作模式;巩固完善科技服务网络,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推动皮南杂交肉牛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