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决心用过硬质量消除贸易杂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 15:19 中国产经新闻

  美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外媒体恶炒“中国制造”,面对恶劣贸易环境,中国政府除了义正辞严地声明自身立场外——

  中国决心用过硬质量消除贸易杂音

  本报记者 黄睿报道

  商务部再也按捺不住了。

  8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商务部高级官员就当前中美两国贸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摩擦,以及近来甚嚣尘上的“中国制造”问题表示,中方希望通过平等磋商予以解决,而不想看到由于美方采取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而使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受到严重损害,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将中美经贸问题政治化、扩大化。

  同时, 针对当前产品质量和

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这一行动被政府高层人士形容为“特殊战役”。

  这一切表明,中国将用过硬的质量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各种不和谐杂音。

  问题真有那么大?

  近一段时间,国外媒体对“中国制造”问题的报道一波掀一波:中国玩具被召回,中国食品含毒,中国衣服毒物超标……但是,除开几个媒体不断鼓吹外,很多国家对“中国制造”的印象都不坏,而且这些国家广泛涵盖了从发达的英国、日本到发展中的阿根廷、巴勒斯坦等。

  位于伦敦著名商业街摄政街上的连锁玩具店哈姆利总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带“中国制造”标签的玩具比比皆是,店员与顾客对于中国玩具都赞不绝口;德国经济新闻记者萨比纳常常批评德国媒体对中国产品的负面报道,她认为,在商场买到的中国知名品牌产品,质量一点也不差;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的“苹果谷”大街以出售中国商品出名,中国商品在此颇为走俏,而且这条街在整个巴勒斯坦都有名气。纵观中国商品在世界各地微观状态,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于购买和使用中国商品的自然与认可,“中国制造”并非是“谈虎色变”的怪物。

  而从宏观层面看,8月23日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披露的几个数字从侧面证明了中国产品的畅销:中国几乎是一个小时就向全球输送一亿美元的商品;过去十年,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高虎城分析说,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中国的产品从根本上、从主流上质量是不可靠的,是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和中国制造的美誉的。

  问题背后的问题

  对于“中国制造”风波在今年极短的一段时间内就被国外媒体炒到如此高的“问题”水平,各种背后推力与利益的交织难辞其咎。

  近年来,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越来越强硬,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据悉,从去年11月到今年7月,美国相继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铜版纸、标准钢管、薄壁矩型钢管、复合编织袋和非公路用轮胎发起5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直接涉及中国8.6亿美元出口和635家企业7万人就业,以致高虎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针对中国产品发起了如此高密集的“双反”调查,这在全球贸易救济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在今年8月初,甚至美国国内1028名经济学家向美国国会递交了一份联名请愿书,要求国会抛弃可能针对中国采取的报复性贸易措施。在贸易保护越发强硬的大环境下,炒作中国商品问题不过是其保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另外,美国长期以来对我国的出口管制,政治设限也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中国想买的高新技术产品美国不卖,这也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一个关键原因。

  从我国自身出口企业来看,对于国际出口环境还不熟悉,对于一些国家的安全标准的变化没能及时了解,这也导致我国一些企业在出口商品时未能达到新的标准要求。欧盟REACH法案今年6月1日已开始实施,而这一可能威胁3万企业生存,20万人失业的新标准,我国国内完全掌握此法案的不超过5人,谈不上深层次理解的企业仅有1/10。

  问题的警示

  对于国际上炒作“中国制造”,我们难以回避,这些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为此,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日前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将专项整治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包括农产品、药品、猪肉、进出口产品等。她要求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12个方面做到100%,其中包括全国大中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近日也宣布,自9月1日起,34大类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出口食品,运输包装(运输包装如筐、麻袋、塑编袋、网袋等无法加施的不要求加施,散装食品不要求加施)上加施检验检疫标志(CIQ标志),否则一律不准出口。

  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立法加强监管。我国食品召回制度也在酝酿之中,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实行召回制度。上海自2006年8月开始就对“缺陷食品”实行召回制度。中国食协与中国编码中心也正在开发全球统一标志系统,以便于对食品安全进行追溯。

  再者,我们出口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对出口对象国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了解,才能充分做好贸易争端的准备。

  最后,我们出口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过硬质量才是最好的保护伞。比如就在中国商品背负着沉重压力之时,海尔近日却在美国卖出一款最贵空调,其价格比众多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品牌的空调都贵,比第二名甚至高出了50%。在这台空调介绍中标注了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