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新闻调查:青县的菜为啥无公害(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 09:56 河北日报
青县的菜为啥无公害(中) "全社之利,难抵一根黄瓜之损" “合作社每天20多万公斤的蔬菜销量,不认真挑选怎么行?” 青县利财蔬菜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刘加财这次挑选的不是蔬菜,而是农户。经过严格考察,8月14日,刘加财从众多的联系户中选出了40多个有信誉的农户,吸收为合作社的社员。这使全社社员数量达到160多户。 “全社之利,难抵一根黄瓜之损。对于合作社而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农户的信誉非常重要。”刘加财说,农户的蔬菜销售打的都是“利财”品牌,如果一个人出了问题,所有社员都会受到拖累。 今年6月底,内蒙古一个客户要了两万多公斤黄瓜。后来,客户给刘加财打电话,说其中一箱有几根黄瓜外观不太符合要求,让他们注意一下。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刘加财还是按编号查到了提供黄瓜的农户,扣了他一半的菜款补给客户。挨罚的农户也心服口服。 虽然不是黄瓜收购的季节,可孙召庄村农民张秉栋这几天一直往刘加财这儿跑。当他得知自己已经被吸纳为合作社社员时,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刘加财把北京一家科研单位新研制出的微生物肥交给张秉栋,让他免费试用。 “加入合作社不只是能免费试用科技新产品,最主要的是省心。”张秉栋说,可以买到放心种子、放心农资,最省心的是销售不愁,还能卖出好价钱。 去年入社的曹寺村农民王文祥种了30亩大棚黄瓜,收入30多万元。他说:“通过合作社卖的价格比在田间地头卖给小商贩的价格每公斤高出至少1毛钱,一亩地至少差出2000元。” 组织起来的力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青县农民认可。目前,青县已经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蔬菜专业合作社21个。 2005年,为了解决销售波动大的问题,张光王村农民刘玉新联合了4个种植大户,共同投资30万元,在村边建起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吸引客户多了,蔬菜价格也水涨船高,农民种菜亩收入一下子增加了800多元。 在青县的蔬菜合作组织中,实力最强的,还是成立于2002年的利财合作社。如今,他已经与京津、东北、苏杭等地17家商户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前两天,江苏常州的客户给刘加财打电话,商定了今年秋天的购销协议。刘加财说:“去年秋天,常州市场最高峰时80%都是我们的蔬菜,仅那几天客户就赚了十几万元。” “市场大了,才能保证价格,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刘加财说。有了种植规模,才能满足相应的市场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客商。 今年春天,刘加财第一次往上海销了几万公斤黄瓜,全部是京津市场卖不上价的。“上海人消费习惯不同于京津人,他们不喜欢小嫩黄瓜,而是喜欢大粗型的,可以用刀削着吃。新市场让贱黄瓜增了值。”说起这事儿,刘加财满脸喜悦。 在刘加财看来,合作社的话语权强了,面对的杀伤力就大,但“关键还是要有过硬的质量。” 王文祥向我们展示了一份他与利财蔬菜专业合作社签订的蔬菜购销协议书,据说协议书是刘加财亲自拟定的,每一个社员都要签订这样的协议书。 协议书上的9条款项中,7条是关于质量的。第一条就写明:凡在合作社领箱的农户必须按照我社的质量标准装箱,如出现质量问题,由农户负责。而相关的质量标准,除了“农药、化肥残留不超标”的基本要求外,还具体到了长度、粗度,并有“无病虫斑、无尖嘴、大肚、蜂腰、当天采摘”等内容。 “如果没有这些,我怎么约束农户? 对违约农户的惩罚,他又怎么能接受呢?”刘加财说,为了能责任到户,我们建立了质量追溯制,给每个农户的装箱蔬菜编上号码,便于及时追踪。 县农业局副局长张汝和认为,从长远看,青县蔬菜的发展必须要走合作组织的道路。它是农民与市场衔接的最好载体,也是农民标准化生产的组织保障。 8月7日,刘加财在县工商局申请了利财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法人营业执照。他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给了我巨大的力量,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 因为正是蔬菜断档期,合作社的市场显得有些冷清,但是刘加财却一点没有闲下来。这些天,他正在筹划社员入股事宜,准备要大干一场。 □本报通讯员 黄绍华 本报记者 闫锐 聂临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