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义乌地下金融生态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 04:22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40岁的程方杰(化名)是典型的义乌小企业主,一直从事装饰品半成品的加工业务,拥有两个店铺,一年2000多万元营业额。对他这样的小老板来说,向工、农、交、建四大银行借款几乎不可能。在资金压力之下,程方杰只好去借高利贷。据他介绍,当前银根紧缩,加之政府打击“非法借贷”,民间借贷的成本已被推高。“以前6分就能借到的,现在都要9分、1毛了,这还是托了朋友的‘优惠价’。”

  程所说的资金价格是指1元钱一个月的月息,6分相当于年利率72%,1毛则接近120%,比7%左右的银行借贷(年)利率至少高出10倍。事实上,某些义乌著名的企业也会借高利贷。

  

义乌有地下集资“传统”

  在义乌,高利贷的渠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担保行、寄售行的形式变相挂牌开办的高利贷机构;一种是个人通过小圈子私下借贷。无论是哪一种,贷款月息据称都在6分以上。从吴英案已经公开的信息可以看出,集资放贷者通常会从自己的家人、亲戚、同事、战友等信用有所保障的熟人开始集资,集资成本往往只有2-6分的月息。

  “所有的利息都不写在白条上,要写也最多写2分利,真正的利息都是口头约定。”程方杰说。许多高达数百万的借款都不写借条,只要借款人没有破产,一定会严格按照口头约定的利息,连本带息还给债权人,“如果不还,下次在义乌再不可能借到一分钱。”他说。

   吴英案定性争议颇多

  由于民间固有的集资传统和利润诱惑,义乌不乏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将自身资金投入民间借贷市场,推高了吴英涉案的总金额。

  吴英案中,最大债权人之一是义乌市一位陈氏家族成员。陈某拥有海外上市公司,算义乌融资渠道较通畅的企业。与吴英和该家族企业有关的三笔资金总数相加约在8500万元左右,从2006年7月至11月陈某等相关债权人获得了1100余万元利息,放贷者来说,这无疑是笔快钱。

  在吴英被刑拘之后,不少义乌当地债权人开始挤兑地下金融,高利贷者闻风逃离义乌。正是由于民间借贷有着复杂的现实背景,如何为吴英案定性至今不乏争议之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