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蒙牛:在生态小康道路上越走越开阔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 15:53 新浪财经
节水治污 清洁生产 沼气发电 推进草业 全面小康是大目标,改善生态是大前提。8月22日,以“全面小康与生态建设”为主题的“2007 中国首届生态小康论坛”在呼和浩特市开幕。在这次300多人参加的高峰论坛上,蒙牛集团获得2007中国生态建设“十大贡献企业”,杨文俊总裁荣获“十大贡献人物”称号,蒙牛“牛粪沼气发电技术”被推选为“十大重点推荐的生态技术”。 蒙牛为什么能同时摘得三项大奖?翻开奖项的推选理由才发现,是因为蒙牛的发展完美诠释了“生态小康”的本质——“绿色的,洁净的,健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 节水治污促进和谐助力生态小康 蒙牛目前已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这些厂区有一个共同的外观特点:天蓝色的厂房,超过40%的绿化面积。人们不禁要问:这些绿地的用水是如何解决的?实际上,蒙牛绿化用水已经全部使用经污水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中水来灌溉的。蒙牛也是中国第一家不用深井水、自来水绿化的企业。 我们经常讲,水资源是稀缺的经济资源,任何地方和企业都没有浪费和污染水资源的权力。蒙牛是工业用水大户。近年来,他们加大宣传力度,出台节水方案,提出节水目标,实施节水技改项目40多项,年节水300多万吨。以和林生产基地常温生产三厂为例,技改前全年总耗水量为92万吨,节约率为25%。 创业8年,蒙牛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在全国生产基地全部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并有60%实现了在线监测。2007年,蒙牛又投资2000万元在和林生产基地建成日处理能力10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实现国家一级达标排放。 处理后的中水不能重复利用,也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蒙牛利用员工住宅小区周围废弃的河道,通过改造并将其命名为缘河,将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注入其中,常年保有储量达到7万立方米,可供当地农民和企业进行农田灌溉或绿化美化环境。地上的水处理使用,雨水收集利用。2006年,蒙牛立项建设六期工程的时候,其中之一就是建设雨水利用示范项目。为此,蒙牛专门开挖人工湖,每年至少可收集雨水1万吨。 缘河与人工湖一北一南,不仅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还使蒙牛和林生产基地形成了更加适合人居的“生态小气候”。 清洁生产预防污染促进生态小康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发展不光要以追逐经济效益为目标,更应该注重企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 蒙牛作为国内乳制品制造业的领先者,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仅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建立绿色体系、生产绿色产品的“双绿企业”的目标。早在2002年,蒙牛乳制品就被认定为“绿色产品”;2004年,生产线被命名为“绿色生产线”;2006年,蒙牛澳亚牧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牧场”,生产线被命名为“全国绿色样板生产线”。 2002年,蒙牛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标志认证,实质上是对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废弃处理处置,乃至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控制,让社会和消费者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产品环保性的“证明性商标”,是对企业生产环境的最好监督,而消费者支持标有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也是对其生存环境的维护和自身利益的保障。 目前,在蒙牛所有的生产基地,都按照ISO14001建立了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环境管理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及统计数据齐全有效,环境管理具有节能、降耗、减污的各项具体措施,其原料乳合格率、原料乳损耗率、COD产生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耗水量、废水产生量为国内一般水平,成品率、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整体达到了较好的清洁生产水平。 沼气发电打造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小康 废物不是静止不变的,废物是放错了地方或者未被认识、未被利用的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 2005年,蒙牛建成“澳亚国际示范牧场”,完成了与欧、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百年奶牛养殖技术的接轨。不过,牧场投产后,也带来一道难题:如何处理牧场每天生产的300吨牛粪、500吨牛尿和冲洗水。经过多方考察,蒙牛在2007年建成了装机容量为1.36兆瓦的蒙牛澳亚示范牧场大型沼气发电项目,实现牧场粪便污水无公害、无污染、零排放,形成牧场种植、奶牛养殖、产品加工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 这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在我国大型畜禽养殖场尚属首次建设,其关键技术及设备从德国引进,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管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建设这个项目时蒙牛还实现了四项创新:一是与国内技术及设备有效结合,首次实现了项目的集成创新;二是解决了在高寒地区实施高效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关键技术;三是解决了去除泥沙的技术难题;四是解决了牛粪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的技术难题。 经计算,这个项目可日生产沼气1.2万m3,日发电3万kWh,每年生产有机肥35万吨。这个项目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国家的支持下,电厂已经实现并网,年出售电1000万kWh;有机肥部分出售市场,种植高档菌类植物;所生产的中水全部用于灌溉牧草。同时,按照《京都议定书》的约定:工业化国家将在2008-2012年间,使他们的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该《议定书》规定了一种独特的贸易——如果一国的排放量低于条约规定的标准,则可将剩余额度卖给完不成规定义务的国家,以冲抵后者的减排义务。由于该沼气发电项目纯属清洁生产,现在已经有不少外国企业盯上了蒙牛沼气项目的减排指标,希望付费购买。 目前,蒙牛已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黑龙江尚志市、山东汶上县、河北张家口市等地区投资新建了万头规模的现代奶牛养殖牧场,并将陆续在全国十几个主要生产基地投资新建相当规模的奶牛养殖牧场。在这些牧场,蒙牛也全部配套上马了沼气发电项目。 乳业草业互动兴农富民诠释生态小康 1984年,钱学森院士提出沙产业、草产业理论。2002年12月,钱学森办公室的涂元季教授在呼和浩特实地考察后赞扬:“蒙牛实施的科学的一套,就是钱老所说的草产业!”涂教授说,草产业是高度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产业,不仅是开发草原、种植饲草,还包括饲料加工、养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 创业8年来,蒙牛按照内蒙古党委、政府确定的“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发挥优势”的原则,发挥草原、绿色、生态的品牌资源效益,做强了乳业也推进了草业,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市场拉动工厂—工厂带动养殖—养殖促进种草—饲草转化为原奶—原奶转化为产品—产品投向市场。凭借年均递增138%的发展速度,蒙牛已经成为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国家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蒙牛日均收奶量率先在全国突破万吨大关,年生产乳制品能力达到500万吨,直接影响着全世界12.5%的乳业增量,产业链条上联系几百万人的生计,被誉为中国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企业”。创业8年来,蒙牛累计收购鲜奶900多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180亿元,仅2006年一年就发放奶款62亿元。这种“创一个名牌,带一片产业,兴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产业化模式,受到经济界和理论界的一致好评。 市民健康三杯奶,农村致富三家人。作为“温饱之后小康来临时的健康食品”,饮用牛奶的多少已经成为我们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牛奶也成为沟通生态与小康的标志性产业。比如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现有的100万农民养了70多万头奶牛,80%的农民靠养牛致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奶业,现有的700万亩耕地中已经有240万亩种了玉米、60万亩种了优质牧草,有5个旗县区建成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03年1月份,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强调:“内蒙古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事关全国的生态安全。”特别是在听完蒙牛集团领导人的汇报后,他高兴地说:“内蒙古有13亿亩草场,中国人均一亩;河套平原、西辽平原各拥有800万亩水浇地,退耕还草;这既有资源优势,又有市场需求,还有这样的龙头企业,何愁不能全面达小康。” 一个人做某件事情要有动力,一个企业甚至是全社会做某件事情也要有动力。而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靠内心的自觉和自发,靠道德和良知的引导;一个是靠外界的约束和激励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在企业发展中,蒙牛主动自觉的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打造生态型企业、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主要源于渗透到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的企业发展观:人与企业和谐发展;企业经济指标与环境保护指标和谐发展;企业经济实力与社会贡献力和谐发展。 蒙牛的这些探索和实践,不仅展示了我国乳制品企业的风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国乳制品企业在世界乳业格局中的影响力。我们相信,蒙牛将在生态小康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