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高清电视: 厂家牵着消费者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 14:18 中国产经新闻

  三成消费者了解“高清”,六成愿选高清电视

  本报记者 杨娜报道

  “我买电视,还是主要看商场和媒体的宣传,至于什么是高清电视,我也不太清楚。”近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北京一些家电商场采访时了解到,多数消费者对平板电视不太清楚,特别是对于“高清”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厂家商家的宣传和媒体新闻的介绍。

  厂商引导的“高清”

  “中国高清的概念多来自于彩电企业,消费者的需求是由厂商引导,而不是自发的。”国务院研究中心市场所的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说。

  记者在一些大型家电卖场中看到,电视区域中大多是40英寸以上平板电视的亮丽高清画面,所有的宣传材料和海报上都有高清的字样,从促销人员嘴中流出的话语也三句话不离高清,再加上各种媒体的宣传和各种场合的演示以及各项相关标准的频频出台,“高清”概念名词显然已经是深入人心。

  “但这一切多数是由电视厂家积极推动的,目前市场并不是消费者的自发行为。”陆刃波告诉记者。他说,在中国平板电视还没有诞生前,CRT(显像管)电视也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应用势头;每年国内市场约有3500万台的销售量,而在平板电视以及高清潮流到来后,平板电视将大规模地取代CRT电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城市家电卖场中已很难看到CRT彩电了。

  “由索尼、TCL等中外电视机厂商导入高清概念并大力普及高清产品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其实这是个有些尴尬的过程,要真正实现高清应用,不是有了高清电视机就行,还需要制作、传输、接收的完整流程和整个产业配套合作,而除了高清电视代表的显示环节,其他高清链条在中国依然没有闭合,并且相关部门为了标准及集团利益也间接地抑制了高清的发展进程。”陆刃波对记者说。

  陆刃波说,导致这种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正是市场压力。平板电视机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索尼、TCL、海信、长虹等有责任感、规模比较大的电视机制造企业大量推动高清产品和技术概念,是为了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而制作、传输的滞后,则是由目前缺乏竞争的垄断格局所造成的。”

  从“标清”到“高清”

  中国市场通过多年的培育,目前高清概念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中国电子商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组成的家电课题组调查数据中看到,2005年年底,了解“数字高清”和“数字标清”概念的消费者仅占调研人群的10.1%,而在2007年一季度,这一比重已经提高到34.6%;准备购买平板电视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高清电视的比重为66.9%,数字高清概念已经深入人心,高清平板电视的推广环境已构成。

  由索尼、TCL、海信、长虹等电视机厂商带领的高清平板电视市场已经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展开。2006年大约有360万的消费者购买了分辨率超过1024×768像素的电视,这个数字在今后几年内还会高速扩张。也就是说,数百万、上千万的中国消费者购买了或即将购买具备高清播放能力的高清平板电视。

  从高清平板电视的销量,可以看出中国的高清市场与国外基本保持同步,今年中国平板电视销量预计会超过780万台,已经超过了日本所有的电视销量。“最近,我去日本访问的时候,发现一些家庭还在用CRT彩电。而无论中外,高清平板电视都已经是大商场中绝对的主角。在技术、产品上,中国与发达国家基本保持了同步。”陆刃波告诉记者。

  但值得注意的是,买到高清电视和欣赏高清节目完全不能画上等号。据记者了解,中国目前能够接收高清播出的家庭还很少,虽然索尼等厂商已经开始推动蓝光影碟机、高清笔记本电脑和高清摄像机的销售,会对高清普及有所帮助,但这些模式不会成为高清节目源的主流,用户要在自己的高清电视上欣赏真正的高清节目,还是需要期待高清广播电视的普及。也就是说,对绝大部分中国用户而言,高清的环境还没有最终形成,即使拥有了高清电视机,观看的也是标清内容,很难享受高清电视带来的真正优势。

  “中国用户现在买高清电视并不是真正看到了好的显示效果,他们受到的是企业推动的影响;他们认可了高清的未来,因为平板电视是一个较大的投资,所以用户的选择也具备前瞻性,通常会购买尺寸较大、性能较好的产品,以确保在即将到来的高清时代不会落伍。”陆刃波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