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41个排污口威胁百里湘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 07:41 经济参考报

  沿湘江下游鼎足而立的株洲、湘潭、长沙三市是湖南省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中部地区未来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之一。然而作为联系三市的天然纽带,近年来因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日益增加,湘江水质呈恶化趋势,长株潭城市群饮用水安全亦面临严峻考验。

  水环境恶化 长株潭饮水安全藏危机

  2007年6月12日,位于浏阳河与湘江交汇处的湖南农业大学水厂取水口水质出现异常。一些学生和居民反映饮用水出现令人恶心的怪味。湖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随后进行的取样分析表明,湖南农业大学取水口和取水口下游的浏阳河段水质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溶解氧、总磷、挥发酚。

  湖南省水利厅水政处处长曹希告诉记者,这次事件共导致约五万人中断正常供水三天。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湘江洪水顶托浏阳河,浏阳河下游段流速减慢,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上浏阳河下游污染严重,下游河水向取水口倒灌,致使水质出现异常。

  类似污染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1998年6月,长江和洞庭湖水位猛涨也曾经导致洞庭湖水对湘江的倒灌之势,由于湖水顶托,湘江湘潭站水位抬高两米左右,湘江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上游排放污染物累积,浓度加大,湘江水质不断恶化,对沿岸居民生活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事实上,即使不考虑特殊水文事件影响,长株潭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形势也十分严峻。2006年1月,株洲霞湾港清污治理工程施工导致高浓度含镉工业废水排入湘江,造成湘江下游湘潭、长沙水域镉严重超标,因处理及时才未发生重大饮水

安全事故

  湖南省水利厅最近发布的《2006年湖南省水资源公报》表明,在湘江干流672公里评价河长中,全年仅有约20%的河长水质达标。长株潭城市群更是污染事故高发区。

  据湖南省水电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李建坤介绍,湘江株洲至长沙段总长不过100公里左右,却集中了一个特大城市和两个大城市。株洲、湘潭历来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冶炼和化工基地,其中株洲清水塘地区和湘潭竹埠港地区更是名列湖南省污染大户榜首。由于沿岸污染企业密布,长株潭地区城市饮用水安全多年来一直是悬在三市市民头上的一柄利剑。

  规划不合理 百里湘江密布41个排污口

  据了解,株洲至长沙不到100公里的湘江河段,长沙、株洲、湘潭三大城市沿江而建,并在不断扩展,区域内布满了41个排污口、36个取水口,很多排污口下面一点就是取水口。

  李建坤说,根据《湖南省水功能区划》,株洲、湘潭、长沙三市均分别按河段划分了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排污控制区(即集中排污江段)和过渡区。与排污区连接的过渡区最短的仅4.2公里,根本不能起到过渡缓冲作用。

  “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划分方法。”曹希认为,按照正常的科学规划,从株洲至长沙的湘江江段全部都应划为饮用水源区。但如果这样,三市的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将无处可排。“水利部门明知划分不合理,但却不得已而为之。”他说。

  正在筹建中的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也将对湘江水质产生不利影响。按照目前的工程规划,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将以航运为主,兼有供水、发电、改善长株潭水环境等综合效能。但由于湘江干流长株潭河段具有有机和重金属复合型污染的特征,工程建成后,枯水期水位抬高,河道变宽,水体流速降低;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自净能力也随之减弱。水利部门认为,工程建成后库区干流河段的COD、氨氮纳污能力将降低3.5%和2.2%;考虑到清水塘、竹埠港等重污染区的污染排放和三市生活污水增加,建库后重金属等污染物将加速沉降,对库区水质产生长期威胁。“目前长沙航电枢纽工程项目规划在国家环保总局未能通过,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工程有可能加剧污染,对三市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李建坤说。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目前的湘江水功能区划也严重不适应长株潭一体化要求。据了解,新一届湖南省委、省政府加快了实施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2007年,三市一体化公交的六条线路已启动,通信同城、环境同治也在逐步推进。但目前三市污水处理实际上是“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污染治理成本增加,在地方利益驱动下,上游城市考虑的只是保障自身饮水安全,“以邻为壑”的思想难以杜绝。“上游污染,下游吃亏”的现象时有发生。

  拓展水空间 专家建议湘江长株潭段退出饮用水源区

  一些专家提出,长株潭城市群要成为未来领跑中部的“引擎”,改善湘江水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是绕不过的一道槛。

  曹希、水文局教授级高工李广源、李建坤等建议,一方面应加大对三市污水排放的治理力度;另一方面,湘江株洲至长沙段应退出饮用水源地功能,另觅新的饮用水源地。

  湖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虽然湘江株洲至长沙段屡屡出现水污染超标事件,但株洲航电枢纽库区以上湘江河段水质却基本上稳定达到三类水标准,符合饮用水源要求。

  按照水利部门的测算,如果从株洲航电枢纽统一取水,加上引水建设管道等费用,每吨饮用水的成本需增加0.5元,完全在市民可接受范围之内;而如果继续原来的取水模式,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污染治理成本将不断上升。

  曹希告诉记者,目前湖南省污水处理率为20%左右,但按照国家指令性目标,到2010年污水处理率要达到70%,到2015年污水处理率要达到100%。目前,长株潭地区污水采取的是一级处理,每吨污水处理成本约为0.8元;将湘江长株潭段作为饮用水源地,保证饮用水水质需求必须实施二级处理,每吨污水处理成本将增至两元。如果从株洲航电枢纽库区引水,长株潭三市污水则仅需进行一级处理就可满足工农业、航运和景观生态用水要求。因此,湘江株洲至长沙段退出饮用水源功能,既可降低治污成本,又可减轻工业排污压力,缓解水资源、水环境对工业发展的制约,拓展城市和工业发展空间。

  此外,就长株潭地区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另觅饮用水源地也是最佳选择。按照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规划,到2015年三市城市人口将达700万人,城市年用水量约15亿立方米;从目前可以提供的备用水源地来看,尚没有一个能满足如此巨大的用水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和规划好湘江仍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的惟一选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