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A股强劲涨升背后藏着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 05:50 深圳特区报

  次按全球风波、个人直投港股、年内第四次加息三大利空未能让A股大跌,真的没有危险吗?

  A股强劲涨升背后藏着隐忧

  最近国内外资本市场发生了三件大事情,国际方面美国次按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动荡;国内方面,本周外管局启动个人直投,在资本项渐进开放的路上跨出了重大的一步;与此同时,央行鉴于国内通胀恶化的趋势,年内第四次提升了各项存贷款利率。按理说,这三件事情对于A股市场并非利好,反而是重大的利空;但我们看到,上周全球股市在次按危机中一片肃杀,而A股仅下跌1.95%;昨日沪综指最高冲至4999.19点,距离5000点大关不到1个点。A股果真没有危险吗?

  中证投资徐辉

  A股市场强势确实让人领略到惯性和趋势的力量。从市场的主流观念来看:恶化的通胀影响不大,连续加息影响也不大;在A股和H股之间洞开巨大通道的影响不大,美国的次按危机影响也不大,等等。总之,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因素能够影响A股的持续走牛了。

  但笔者认为,当前A股的表面繁荣隐含着巨大的隐忧,市场之所以能够在目前高位继续上涨,已经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资金推动成为主要的动力,而盈利效应带来的信心支持,则为市场偏高的估值带来合理的外衣。但笔者认为,从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国内政策走向,以及国内企业利润状况来看,资金推动型行情正面临估值高企、政策趋紧、资金趋紧、盈利预期下调等多方面的压力。

  市场定价将趋合理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展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试点。这一大胆的改革超出了很多分析人士的预期,表明我国在开放资本项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在这一政策下,境内居民可以以自有外汇或购汇进行投资;而且该境外证券投资项下购汇不受年度总额限制。该政策对于A股、H股将产生长期影响,A股、H股溢价弥合的时间可能比预想的要更快。而对于投资者而言,个人海外直投可谓价值投资者的福音。因为很多境内投资者由于市场封闭的关系,资金只能滞留在A股市场。当然,B股市场也可以投资,但投资品种太少使得大资金难以完成合理的配置。个人直投使得这一尴尬的局面得到很大的缓解,为价值投资者进行投资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就A股而言,多数分析人士相信未来将有大量资金进入香港市场。德银分析师马骏估计未来1年将有400亿美元的资金,也即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进入香港市场。短期而言,由于A股的近期盈利效应较强、内地投资者对香港市场认知度较低,而且前期QDII投资短期效果不佳,这些因素将使得短期内进入香港市场的资金可能不会太多。当然,一旦A股市场出现调整,这一局面将出现大的改观,投资者会认识到更低的估值具有更大的安全边际。

  当然,我们更加应当关注的是个人直投海外市场的长期影响。个人投资者投资渠道拓宽后,我们大量居民的储蓄可以投资到全球市场,这样来看,我们证券市场的定价必定更加趋于合理化,在收益率对比的过程中,A股过高和过低的估值将难以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又见资金型行情

  在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下,A股走势依然相当强劲。之所以出现这一格局,其中有很多因素。就像2000年、2001年上半年A股市场,很明显市场估值太高,但股指仍然继续上涨。后来,有人总结为“资金推动型行情”。事实上,现在的情况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现在市场最大的买家是基金,而基金经理基本上普遍认同目前市场处在高估值的水平上。按理说,高估值的市场应当非常谨慎地进行投资、或者回避该类投资,但我们的基金经理没法做到,当一个基金募集完成,基金经理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仓。一方面是高估值市场,按理说应当少买或不买;一方面是必须快速完成建仓,在这种矛盾下,再高估的

股票也有资金买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现在的基金已经不是基金经理说了算,而是持有人说了算。而持有人本身并不一定具有专业水平,这就是目前基金市场的一个巨大矛盾点。正是这个矛盾点推动着市场高了再高,就连万科、招行这样以往被谨慎定价的蓝筹股,其往绩市盈率都达到100倍和75倍。

  但现实的情况可能并不太乐观。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通胀从6月份开始加剧,到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已经达到5.6%。而从我们身边的购买力感觉来看,通胀水平远不是这样的一个数字。笔者认为,目前的通胀可能并非阶段性的,这意味着银行系统将开始启动通胀治理的程序。持续大幅加息尽管我们不愿意看到,但却可能成为现实;其次,国际范围内,日本和欧洲加息步伐已经启动,美国由于次按的影响暂缓加息步伐,未来这三个经济体的金融收缩政策,将一方面令到我们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受到影响,也同时也加剧央行加息和升值的步伐。国内国际的双重压力下,利率的提升力度和频率可能超出人们的预期。资金价格上涨将降低企业的投资冲动、削弱企业的盈利水平,从而使得投资者过高的企业盈利预期可能落空。市场市盈率已高估回到当前市场中,我们注意到尽管沪综指仍然在顽强上涨,但成交量却比上两个高峰(5月底和6月下旬)要下降很多,形成了所谓的价量背离。用许小年先生的话来说,这与2001年市场有很接近的地方,是市场可能进入较大幅度调整的征兆。那么,价量背离会带来市场的调整吗?笔者的看法是,当前市场估值确实高得令人忧虑,但发生趋势性转折的几率可能并不高,中级规模的修正行情或许会被我们看到。

  首先,当前深圳市场市盈率高出2001年23%。下半年以来市场继续大涨,最近5周沪综指累计上涨达到23%,由此带动市场估值水平进一步大幅攀升。沪综指和深综指的平均市盈率分别达到52倍和74倍;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平均市盈率也达到47倍,蓝筹股2007年、2008年预期市盈率分别为31.5和24.5倍(预期2007年、200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和28%)。我们注意到,深圳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比2001年时的60倍市盈率要高出23.3%。

  其次,蓝筹股股价已经充分反映未来收益的增长,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度。过去一年里,万科总市值由200亿元增长到2200亿元,股价涨幅达到10倍。长期持有万科的投资者获取了丰厚的收益。从我们的模型来看,在2005年,万科未来一年的潜在收益率在300%左右。而目前来看,其潜在收益率已经下降到25%-35%。万科目前的股价基本上将其未来发展、其潜在收益增长都反映出来了。

  所以,无论从市场整体估值情况、还是从优质股的个体估值情况来看,大幅上涨使得A股市场显而易见的机会大幅减少。在沪综指接近5000点的时候,人们防范风险的意识反而比在3000点、4000点时要弱很多,这并不正常。目前平均市盈率超过60倍的A股,其表面繁荣的背后隐含着巨大隐忧。

  眼界决定长期收益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解释一些私募基金在7月份的低收益现象。以笔者为例,在以往年份总能在A股市场找到几个非常具有确定性收益的品种,但现在很难找到。少数私募基金在此种背景下,大面积持有现金,应对可能出现的调整也无可厚非。当然,这样的后果是,可能使得短期投资收益大幅落后大盘,比如7月沪综指大涨17%,而部分私募的收益则在1%左右。短期情况如此,信托的投资者尚可接受;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不知后果又将如何?毕竟,我们不能强求信托的投资者,都像信托顾问一样地进行思考——不论这种思考是否理性、客观。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放弃投资证券市场吗?如同上世纪60年代末巴菲特所为、如同目前一些私募基金所为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相信,当前中国上市公司强劲的收益增长,是非常罕见的,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支撑其A股股份高估的最重要基石—当然,这会对A股投资带来难题。那么,如何做到既长期投资中国的优势企业,又不为A股的高估值所困扰呢?笔者认为,B股、H股市场提供了这样的低成本机会。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