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8个月加息4次 16年来头一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 06:4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央行昨晚宣布,今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今年第4次加息。

  央行称,本次加息是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加息突袭

  昨日晚间,央行出其不意地宣布,从今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第四次加息。央行表示,此次加息的目的是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部分学者昨日称,这次加息可能不会是今年的最后一次。截至目前,一年内4次调整利率的频率也创下了自199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加息完成后,1年期存款利率水平已接近1998年12月7日加息后的3.78%的水平;而1年期贷款利率水平已超过1998年7月1日加息后的6.93%,并且为近9年来首次重新升至7%以上。此次加息,也使存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窄至3.42%。

  离上次加息仅1个月

  “又加息了?不会这么快吧?”昨日,得知加息消息的一位老股民显得十分意外:这样短的时间里连续调整利率,在过去几乎是从未经历过的。

  “这就是小步快跑,每一次的幅度不会很大,但是会连续加息。”7月份曾预言加息频率会加快的银河

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说,经过多次调整利率后,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将逐步体现。

  记者观察到,这次加息之所以让公众意外,除了在时间上选择周二发布消息,而不是以往的周五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上周公布的特别国债发布计划,让人们预期在利用财政政策回收流动性的同时,央行不会急着在1个月的时间里又出台货币政策。

  

资本市场对此次加息也没有任何提前反应,上证指数在周一大涨后,昨日继续攀升。

  再次强调稳定通胀预期

  “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在央行官方网站发布的新闻中,对此次加息的目的这样解释。记者注意到,在7月20日央行宣布加息时,其解释是“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调节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维护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而在更早的两次加息中(3月和5月),均未出现“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字眼。

  “这次加息的主要目的还是针对流动性过剩,尤其是通货膨胀”,左小蕾说。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则表示,针对当前股市、楼市的高热状况,以及CPI的不断攀升,只有加息才是调控正途,而央行现在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经济学家赵晓认为,7月CPI的高增幅应是央行出台加息措施的主要原因。

  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CPI同比涨幅达5.6%,按此次加息后3.60%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计算,除去5%的利息税后,与当前CPI相比“负利率”仍达-2.18%。

  不得不习惯“加息周期”?

  不过,易宪容认为,这次加息尽管在他的预料中,但幅度应该更大,因为加息对经济的影响往往要3个月以上才能体现。这样,在今年剩下来的时间中,央行加息的速度,甚至幅度,还可能继续提速。

  “年内还有可能再加一次,不过这要看接下来的宏观经济数据。”左小蕾她认为,这次存款利率调整大于贷款,这对银行施加了压力,金融机构自己必须作出反应。

  在昨晚记者的调查中,很多市民,尤其是“房贷族”对越来越快的加息频率表示担忧,对这一点,经济学家认为,普通投资者不得不习惯这种周期性的“加息”,以美国为例,

美联储一轮加息周期中曾连续加息17次。无论是存款人、房贷人、还是股民,都应根据货币政策导向做出理性判断。本报记者 许鹏

  加息·影响

  存1万 一年多得利息26元

  与前几次不同,央行这次加息,存款利率增加幅度要高于贷款利率增加幅度,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存款利息收入增加。

  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存款1万元为例,如果选择的存款期限分别为1年、2年、3年和5年,其到期后对应的税后利息收入分别为342元、804元、1410元和2610元,比上一次加息时的利息收入各增加了26元、52元、75元和130元。

  3年期存款70天内可选择转存

  每次加息后,在银行存有定期存款的市民都在考虑是否需要去办理转存。银行专家认为,这需要计算一下存款天数,看能否抵消提前支取带来的损失。

  据了解,有一个通行的公式:存入天数=计息天数×(调整后利率-调整前利率)/(调整后利率-活期利率)。我们以3年期存款为例,360×3×(4.95%-4.68%)/(4.95%-0.81%),最后得出的天数约为70天。也就是说,如果你存入的这笔钱到目前还不超过70天,提前支取后转存是划算的,并且是越早转存越划算。否则,你就不划算了。

  30万贷20年 月供增107.83元

  央行幅度不大、但频率较快的加息,给贷款购买了住房的市民带来了不小的还款压力。

  今年以来,央行已连续4次加息。按照通常规定,这几次加息所造成的月供增加会从明年1月1日起才正式执行。昨天,记者参照去年8月19日的利率水平和最新的利率标准算了一笔账,如果你贷款30万元、期限20年,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法,每个月的利息支出将增加107.83元。本报记者 杨斌

  加息·观察

  加息能遏制通胀猛虎吗?

  倪金节

  7月份CPI高达5.6%,创下10年新高。如此之高的CPI,理论上说央行应该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出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遏制CPI数据的继续攀升,“持续加息论”是其中之一。那么,当下随着中国经济的“热度”日趋升高,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诸多问题的大背景下,加息能遏制住通货膨胀这头“猛虎” 吗?

  而且,今年以来央行已经3次加息、6次提高准备金,以试图收紧市场中的流动性。但是,央行如此罕见的紧缩力度并未能见实效。最新的数据显示,7月M2同比增幅达18.48%,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在上半年一度出现回落趋势后,货币供应再度显现增长势头。

  那么,加息遏制通胀缘何在中国效果不明显?是因为加息的速度太慢,没有达到能够遏制通胀的“临界值”吗?笔者以为,下面几条可能是影响加息效果的主要原因。

  首先,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断裂”的。一般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是央行通过加息影响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的信贷意愿,最终通过市场主体的意愿变化来影响企业、个人的投资消费,并作用于金融市场。但中国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和独特的银行体制背景,使得利率缺乏弹性,也就是说,真正能在银行获得信贷的往往是有着某些特殊背景的企业和个人,他们并不在乎利率的提高。而对于广大的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在银行获得信贷难度很大,往往借助于一些非正规的金融手段获取资金。这样一来,央行加息在传导的过程中出现了“裂痕”,其效果也就只能大打折扣。

  再者,本外币利率倒挂也使得央行的加息效果遭遇挑战。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选择美元贷款要比人民币贷款合适,既能“套利”还能“套汇”,最终不但不能收紧信贷,反而会加剧市场的流动性过剩。

  最后,对于中国目前高额的投资回报来说,不到7%的借贷成本并不能影响企业的借贷意愿。而且,目前以楼市和股市为代表的资产市场持续火爆,其回报率更高,因此加息对于借贷者来说并不足为虑。

  可能有人会认为,正是因为利率偏低,加息速度太慢才导致借贷成本与投资回报如此悬殊,但现实情况如此,我们不可能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短期内大幅度提高利率。既然不可能持续大幅度加息,而缓慢小幅度加息又效果不佳,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重新考量“加息遏制通胀”的政策逻辑了。据广州日报

  加息·风向

  定向央票成加息“风向标”?

  上周,央行宣布发行1010亿元定向央票,这是今年以来第四次发行定向票据。耐人寻味的是,这正好与今年加息的次数和时间完全吻合:每次定向央票出炉,总是在加息宣布前。在未来,定向央票或许将成为加息的“风向标”。

  此前,央行分别在3月9日、5月11日和7月13日发行了三期定向央票,规模均为1010亿元,期限3年。而之前三次加息的时间也紧随其后。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加息之后再发行定向央票,由于市场利率水平提高,会明显提高央行的发行成本,因此央行往往选择在加息前先“锁定”央票利率,再出台货币政策。

  本报记者 许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