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乡土建筑保护能否成为山西新农村建设的主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 08:5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费建法

  从山西的省城太原往北25公里,有一个千年古村——阳曲县青龙镇村。

  汉代以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千余年来,该镇居民为躲避兵刃之灾,在房屋下修筑地下通道并互相贯通,在离村3里远的孤堡修筑窑洞,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民间防御工事。

  2005年,该古镇被确定为太原市政府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之一,2006年3月被列入太原市“十一五”时期产业调整第一批融资项目。2006年9月10日,青龙古镇开发一期工程开工,预计将于2007年8月30日竣工。

  几乎与此同时,去年10月9日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主题活动在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灵石县静升镇隆重举行。此主题活动明确将乡土建筑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掀开了乡土建筑保护的序幕。

  然而,乡土建筑保护能否成为山西新农村建设的主题﹖

  据了解,山西是文物大省,共有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居全国第一;世界文化遗产两处,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有3项共6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两个、名村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1个,名村19个。

  但是,随着近几年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的乡土建筑及其众多文物性质的古建筑保护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很多地方官员和基层组织误把新农村建设理解成为新村建设,因此拆旧建新被当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主题。于是乎,老建筑拆除了,古村落的传统格局被破坏了,乡村传统民居特色也丧失了,有些地方甚至还在古村落内复建、兴建人造景观。

  针对此种现状,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王家大院,在所在地山西灵石静升镇向全省广大农村发出了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还进行了“保护文化遗产建设文明家园”万人签名活动。

  阳曲县青龙镇却只能在一片残垣断壁中依稀看见往日的一丝辉煌:青龙镇全村总面积22600平方米,围在村子周围的土城墙多已破损,全长5华里贯通村南北的主街道中,两边以窑洞为主、阁楼散落其间的建筑大多年久失修,残垣断壁处处皆是,路面铺设的青石板已经严重磨损;沿街道流淌千年的杨兴河,已近干枯;慈禧太后西逃曾经住过的房子,沧桑中还能看出雕梁画栋的精美。整个村子宛如一条巨龙,“龙首”向北,“龙尾”在南,“龙首”两侧,是正在修复的龙王庙和文昌祠,被当地人形象地看成是龙的两只眼睛。然而,尽管所有的古建复旧工程都强调“修旧如旧”,但最能体现该古建筑群特色的关键细节,能否传神,却成为关键的“点睛之笔”。因为介休张兰的古堡也是与此几乎同类的古建筑。

  成为山西大院成功代表的王家大院,据传当时曾花巨资购买老照壁和老砖雕木雕才有了今日的繁荣神韵。而记者在临汾襄汾的丁村民居中,却没找到这样的魅力。山西的大院已有曹家、渠家、常家、王家、乔家等等多处,却还在复建张家、柳家等大院文化。那么山西的老乡土建筑,还能买回多少神韵?这已成为乡土建筑能否成为主题的核心问题。

  社会学学者和赢先生建议,新农村建设不应该跟风建新,也不能一味护旧,应该选择部分真正的精品予以修复保护。新农村应该各具特色,多元并存,既体现中国文化的深厚韵涵,又展现区域经济的独特魅力,才符合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