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福建:海峡西岸新潮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 07:40 经济参考报

  “海西效应”引领新一轮发展

  去年“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列入了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海峡西岸发展战略从区域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从地方决策上升到中央决策。截至目前,已有近30个国家部委出台各种措施支持海峡西岸建设发展。

  从2004年初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到现在,福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也引起了海内外对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重新定义。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认为,近年来福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提出并实施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思路。[详情]

  海峡西岸经济区:尚需建设基础设施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初具规模,但作为一个经济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够合理,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障碍尚未消除。

福建省生产总值只有长江三角洲一个省——浙江的一半左右,财政总收入只有浙江省的40%左右,更不要说跟珠江三角洲的广东省相比,区域经济总量很小。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较少,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详情]

  海峡西岸经济区:呼吁国家政策扶持

  接受记者采访的有关专家认为,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我国统筹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及现有的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政策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一些政策支持。[详情]

  “民办特区”谋求新突破

  在福建省沿海三大中心城市中,侨乡泉州既无特区政策之优势,也无省会之资源,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级的工业园区项目,但却创造了占全省1/4强的生产总值,经济总量连续八年居福建省首位。让泉州领跑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正是活力四射的民营经济,2006年泉州市实现生产总值1900亿元,其中90%来自于民营经济。

  改革开放初期,泉州不等不靠、自我改革,探索出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四大模式之一的“晋江模式”,创造了全国瞩目的“泉州现象”,赢得了“民办特区”的美誉。进入新世纪,“创新、创业、创造”成为泉州民营经济新的脉动。一大批民企通过创立品牌、改制上市迅速做大做强,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民生用品制造加工基地在海峡西岸崛起。[详情]

  因海而立 因港而兴

  一部热播的《船政风云》,再现了中国船舶工业发源地之一的福州马尾港的坎坷往事。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提到,要将天然深水良港福建三都澳建为东方大港。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海岸线长位居全国第二,拥有可建20万吨大型超深水泊位岸线40多公里,这在全国独一无二。与优越的港口资源相比,一个令福建人尴尬的现实是,福建至今没有一个港口进入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前10名,200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仅占全国沿海港口总量的5.3%。[详情]

  赶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约会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最近距离仅130公里;80%的台湾同胞祖籍福建;台湾文化、风俗、习惯与福建相近、相形;改革开放以来,闽台经贸往来频繁,在闽台资企业位列全国前茅。

  进入新千年后,福建对闽台关系作出“五缘”、“六求”的精准概括。即福建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两地在经贸合作、交通联系、旅游合作、农业合作、文化交流、载体建设等六大方面大有可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