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新能源车自主创新亟待政策引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 16:09 中国产经新闻

  高额研发费令企业艰难前行

  本报实习记者 李金玲报道

  新能源技术正成为国际汽车巨头争夺的焦点,而中国也加入开发新能源车的大军中来。在完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制造商进行着新的变革,专家预计在5-10年之内,变革浪潮将达到新的高峰。

  据专家介绍,新能源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车型,包括混合动力电动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电动车等。

  新能源车在国际上尚属于高新领域,为攻克其中的技术难关需承受巨额的研发费,由于前期研究生产必须投入大量成本,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因此,专家表示,发展新能源车在相关条件仍未成熟的中国市场,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坎坷之途。

  企业的尴尬处境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纯电动车的产业化需要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充电站等,而目前国内这些设施还无法跟进。

  一位曾在纯电动车研发方面投入不菲的民营车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纯电动车项目已叫停了。“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完善最起码还要再等5年,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后,如此长时间内见不到效益,这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这位负责人肯定地认为,“现在进行纯电动车研究的企业所投入的资金绝大多数都要打水漂了。”

  科技部部长万钢说:“五年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企业却没有这样的自信,长安、奇瑞、比亚迪这些曾经全力投身汽车新能源战略的企业们却觉得委屈。

  长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2002年,长安制造出了第一款纯电动车样车,并于同年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但至今我们并没有把它推向市场的打算。

  自主创新亟待突破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热在国内车企中的盛行是“后自主时代”的产物。随着政府对汽车行业准入的限制,民企造车的热潮正逐渐褪去。而在新车型的自主研发上,国内的企业始终摆脱不了模仿、抄袭的影子。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虽然国家对863计划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是国内第一批量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却是国外品牌。

  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快速发展,亟须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企业做创新的主体,产学研要更好地结合,行业组织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搭建更多的平台,消费者更加理性、科学地消费。

  政府推动是强劲动力

  虽然厂家都非常注重新能源车的市场推广,但在国内市场,要在短期内推广难度很大。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车能否实现大众化,关键是看政策导向。比如提高汽油车的使用成本,大幅度提高汽油的价格和汽油车的税收,大幅度提高汽油车的养路费和过桥费,市场就自然向新能源车方面倾斜了。买的人多了,销量上去了,成本自然就下来了,价格自然就越来越便宜。哪怕以后不再有政策支持,它的产量上去了之后,靠自身的力量也能生存下来。

  有专家推算,从2001年到2010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新能源车战略总投资将达到75亿元。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由于政府投入资金过于分散,无论是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还是其他新能源车型,几乎所有研究成果均未进入全面商用阶段。

  记者日前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中了解到,这份于3月初公布的《规则》在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准入作出了严格的限制。企业若要在国内制造、销售新能源汽车,必须满足15项准入条件及考核。其中生产条件要求分为否决项和一般项两类,一般项不符合的比例以不超过20%为上限,但现场考核否决项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就视为不通过。

  国家发改委该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的管理很复杂,诸如技术层次如何分类,如何促进产业化,售后服务怎么做,是否需要每辆新能源车都设立一套档案系统,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讨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