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一位老人与一场民间文化遗产的“保卫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 07:14 经济参考报
灵璧钟馗画是从唐代延承下来的以纯手工绘制的民间年画珍品,素有“活化石”之称。然而,如此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却曾经遭遇30年的封杀,险些消亡。 将其从死亡的废墟中抢救出来并发扬光大的,是一位叫孙淮滨的老人。当年,面对封杀,正处事业黄金期的他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第一个拿起画笔冲破枷锁开展灵璧钟馗画的“拯救”行动;如今,当灵璧钟馗画蜚声海外、“追随者众”,他却透露出隐约担忧:追逐经济利益的“快餐”式画作,能作为真正的文化传承么? 死亡:文化瑰宝变“四旧” 钟馗是我国古老民间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自古以来,我国民间每到春节和端午节都有悬挂钟馗神像,焚香礼拜祈求驱邪赐福的习俗,这助澜了安徽灵璧钟馗画的长期流传和发展。 据悉,灵璧钟馗画有别于其他木版年画,其以纯手工绘制,肇始于唐,历宋、元、明、清迄于民国,经久不衰。昔日灵璧画店林立,画商纷至,“每岁可售数万纸”“画工衣食于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称为“钟馗画之乡”。1915年,灵璧钟馗画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从此声名远播。 谈及灵璧钟馗画的特点,刚刚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灵璧钟馗画传承人的孙淮滨老人告诉记者,首先,灵璧钟馗画渊源于远古的图腾崇拜并脱胎于“大傩之仪”中的方相氏,继承原始,蕴含深厚而丰富的宗教情绪。 据介绍,“大傩之仪”相传为轩辕黄帝首创,是一种驱崇神舞,其主角即为方相氏。周代发展成朝中岁除大礼,《论语》《淮南子》等古籍均有相关记载,延续至汉魏。晋唐以来规模缩减,逐渐以“跳钟馗”和悬挂钟馗神像而取代。“灵璧钟馗画正是走的古老情感之路,看似粗俗丑陋,却淳朴雄强,熔注了古代民族血液,继承了民间艺术的精华。”孙淮滨说。 其次,灵璧钟馗画延承吴道子,艺术风格独特。据悉,灵璧钟馗画保留了唐宋工笔重彩的绘画技法,工细、艳丽、厚重,是灵璧画家从古人手里继承下来的粉本画稿和认真临摹前人作品而保持下来的传统风格,被清代齐周华评为“不脱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 再次,灵璧钟馗画在形式和内容上亦有独特之处。《钟馗神兽宝伞八锦屏》就是失传已久而又独具特色的灵璧钟馗画代表作。据悉,此图以八个不同造型的钟馗乘坐八种不同的神兽,八个不同的鬼卒擎着八种不同的伞盖故名。其中,八种神兽皆出自古代神话典籍,各有所本,内涵深厚,充分体现出与中国神话的互相渗透与熔炼,成为民族文化之集大成者,历史上任何一位画家、任何一地的年画都未出现过。 然而,就是这样古老而内涵丰富的钟馗画,在新中国成立后,却曾经被当作“四旧”进行封杀,一度消失了30多年,无人敢画。 灵璧县尹氏钟馗画艺术馆传人尹婷婷告诉记者:“解放前,我爷爷尹玉麟画的钟馗画一块大洋一张,但是文革期间,爷爷因为这个被批斗得厉害,以后就再也不敢画了。文革之后,有日本人专程前来索画,在政府部门再三保证之下,爷爷才重新作画。” 重生:不作画家当“画匠” 灵璧钟馗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无可替代,然而,30多年的封杀却令这门民间艺术元气大伤,濒临灭绝危机。当时,挺身而出对其进行挖掘和抢救的,正是时任灵璧县文化馆馆长的孙淮滨。 孙淮滨是灵璧钟馗画发掘抢救的“第一人”。孙淮滨今年76岁,是清末民初书画巨擘李瑞清的再传弟子,书画功力深厚。然而,中年之后,他却在艺术更臻炉火纯青的黄金岁月放弃前程似锦的“画家”生涯,投入到这个非主流更不为人看重的民间画匠堆里。 对此,他再三向同道致意:“我是一个群众美术工作者,身在其位,恪守其职。”他说:“我作为文化馆馆长,个人职责就是挽救乡土文化,保住民族精华,弘扬国粹,这也是我的人生价值。如果灵璧的珍稀艺术在我的眼底下消失,将是难以弥补的损失,我也将成为千古罪人。”孙淮滨说。 从70年代初开始,孙淮滨先后深入全国各地博物馆,走访无数老艺人、评论家和收藏家,查阅古籍文献,观摩并收藏了大量灵璧钟馗画原作。他不仅靠小时候的临摹记忆和研究成果自己创作钟馗画,还亲自走访仅存的老钟馗画家,“鼓动”他们重新拿起画笔作画。 “当时,重新画钟馗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我跟老艺人们说,你要自己不敢画,我带你到我们文化馆去画!画一张10元钱,笔墨纸砚都不用带,全部我们提供。出问题我负责。”孙淮滨说。 与此同时,孙淮滨还贴出招生启事,在文化馆公开招聘学员教画钟馗。据介绍,当时利用文化馆的经费支出,给学员开出的工资是6毛钱一天生活费加5毛钱工资,还算10个工分,一个月的工资算下来是33元。而当时,文化馆的正式员工的一个月工资也不过24.5元。据悉,培训班学员从最初的不到10人,到最高峰时100多人,而专攻钟馗画的学员在最高峰时也不到10人。但是,就是这不到10个人,为灵璧钟馗画的再次复兴起着关键的作用。 1989年,灵璧钟馗画受邀参加新加坡“中国艺术节”,参展作品被中外人士全部购藏;在不久前举办的2007中国徽商大会上,灵璧钟馗画的艺术价值也受到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保护与传承:仅仅是一个人的“战斗”? 当正当灵璧钟馗画的名气和影响渐渐扩大之际,急功近利的市场行为却使这门民间艺术瑰宝逐渐“变味”。孙淮滨担忧地说,长此以往,当初抢救出来的“活化石”,恐怕又要被淹没在经济利益的大潮中,再次灭绝。 记者在灵璧县看到,整整一条特色商业街上,经营灵璧石、钟馗画的商店林立,从专门的画馆到兼营店,皆自称正宗,却大多数是水墨写意钟馗,真正工笔重彩的传统灵璧钟馗画却几乎看不到。 在一家涉外工艺品专营部里,记者看到出售的钟馗画无一例外都是漫画风格的大写意。女店主告诉记者,大写意的钟馗画销量很好,主要是价格便宜,一般在200元一幅左右,有的画家的画作一个月能卖100多幅;购买者基本都是当地人,买画送给外地亲友。而当记者问到什么是传统的灵璧钟馗画,女店主显然并不清楚。在她看来,当地画家画的钟馗画,就是灵璧钟馗画。 据孙淮滨介绍,事实上,写意钟馗更多体现的是所谓“文人画家”的风格,比如任伯年、吴昌硕、李可染等大家都以水墨表现过钟馗,加上受国内著名的漫画家方成影响,大写意钟馗画更具“漫画”特征,虽然迎合了大众审美趣味,却显然并非传承千年工笔重彩的“灵璧钟馗画”。 据了解,一幅传统的工笔重彩钟馗画不受打扰也需要3天创作时间,耗时耗力,孙淮滨老人一个月最多也只能创作10幅。相比之下,速成的漫画钟馗显然更具有短期经济效益,甚至能“现场作画”,因此,即使价格便宜些,但成本较低、创作时间短、数量多,累积起来经济效益可观。 “我以前教的很多学员,现在也不画钟馗画开始追随市场潮流出书、画油画。一幅油画能卖到几十万,但民间的灵璧钟馗画不过万元封顶。”孙淮滨感慨地说。同时,很多年轻人原来并不研究灵璧钟馗画传统,甚至没有弄清属性,画钟馗就说自己是“灵璧钟馗画”,鱼目混珠。而市场上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作品,“真正能创作传统意义上的灵璧钟馗画的不超过三四个。” 对此,孙淮滨也很无奈。他说,“我已经做到了我该做的,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更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多加引导和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