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放弃:杨寸锋的创富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 03:27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下海

  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杨寸锋意气风发地来到川大,准备竞聘教师。然而,这位“准教师”的软件专业能力却被成百光电相中。

  “准教师”加盟成百光电

  涉足销售

  经过与老板的一番深谈,杨寸锋和另外十几名硕士研究生一起,加入全民下海的浪潮,投入到成百光电起步腾飞的进程。学材料的、学贸易的、学无线电的……群英汇集,群情激昂。那一年的杨寸锋22岁。

  即使拥有满腔的热情和创业的冲动,杨寸锋和另外10多名研究生由于缺乏经验,在研发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销售上更是显得捉襟见肘。一年下来,成百光电就损失了100多万元,4年后,许多当年被寄予厚望的年轻硕士们纷纷选择离开,留下的,是和杨寸锋一样为数不多的“不甘心”的人。

  “就是不甘心自己做得不如别人好”,那时起,杨寸锋放弃了研发涉足销售。一个初出茅庐毫无经验的技术型人才搞销售,其间经历的坎坷可想而知。然而杨寸锋还真就将销售工作做得有板有眼。

  卖出西南地区首台笔记本

  代理联想

  杨寸锋卖出西南地区第一台笔记本在1992年,那时候,许多人还不知笔记本为何物。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寸锋得知,一台笔记本的利润竟高达5000元。他于是心思一动,大胆地一次性在香港订了200台笔记本,然后从深圳转卖到南京和广州,那是当时做的最大一单生意。与此同时,成都的“

笔记本电脑专卖店”正式营业,岷山饭店楼上一个巨大的广告牌,向成都市民普及着关于高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到了1997年,杨寸锋早已是成百光电电脑部经理了,他管辖着成都、贵阳、重庆、深圳和武汉等地的分公司和办事处,手下逾40人,月营业额达1000万元,并被冠以西南地区“笔记本销售之王”的称号。

  随后,杨寸锋亲自到北京与杨元庆洽谈,为公司签下了联想的代理权。成都成为联想在西南地区布阵的“桥头堡”,双方的合作顺风顺水,成百光电也成了当时磨子桥当之无愧的IT龙头企业。

  掌舵

  谁也不曾想,3个月后,在成百光电征战了近10年的老将杨寸锋会选择离开。对于自己和与自己经历相仿的同龄人辞职下海,杨寸锋总结为“莫名其妙”。不过,正是这股莫名其妙的创业冲动让他们放弃了安逸的“高级打工者”身份,宁愿劳心劳力地去做个不知名的小老板。

  劳心劳力当上小老板

  成决策者

  老板虽小,却是掌舵者,有决策权。杨寸锋是这样考虑的。尽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营销能力,可骨子里专注于技术的因子却让他与成百光电的发展思路格格不入起来。他始终认为,放弃研发纯粹走销售的道路与自己的个性不符,于是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毅然选择了离开。

  随后面对许多优厚的待遇和被大公司“招安”的机会,杨寸锋都一一谢绝。他称自己“个性张扬、独立性强”,无论如何也要出去闯一闯。

  杨寸锋注定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有吸引力的男人。当他下海时,身边的一个朋友在他的游说下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其在通讯行业极好的发展机遇,跟杨寸锋一起张罗办起了重庆天网公司。

  重庆公司留给患病朋友

  全身而退

  正当事业开始步入正轨,杨寸锋却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摔了个大跟头。半年后,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刚刚

装修好的办公楼里炸开了锅:朋友即另一个老总,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气不得、累不得、急不得、喝不得”,这样无疑将公司的重担都压在了杨寸锋头上。身体上的劳累到没什么,然而杨寸锋却无法不顾及朋友的暴躁、消极的负面情绪给公司员工带来的巨大压力。出于体恤朋友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全盘考虑,他劝朋友回家休养,每月保证定期发给其几千元工资。遭到拒绝后,杨寸锋十分内疚,“要不是当初跟自己出来闯荡,朋友应该有着更好的医疗保障和心理慰藉。”于是他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全身而退,将重庆天网以及公司的几十万资金全部留给了朋友,来到妻子的娘家成都,创办了成都天网。

  香港朋友帮忙筹建公司

  从头开始

  当老板需要资金。当几个香港的朋友向他伸出橄榄枝,联合组建成都天网公司时,杨寸锋却拿不出钱来。不少人对此既惊讶又怀疑:在成百光电任经理的杨寸锋负责进出口贸易,从他手上经过的钱少说也有一两亿,怎么会这么寒酸?杨寸锋用一个“正”字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自己不“正”,人心散了,团队也就垮了。学生时代的单纯同样被他用于工作中,榜样效应造就了一支无往不胜的团队。

  在香港朋友的张罗下,1997年底,成都天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即使没有多少资金注入,杨寸锋的才能和胆识依然为他赢得了股东的身份,并单挑起了成都天网的管理工作。

  受金融危机影响朋友破产

  借钱买股

  从1997年开始,杨寸锋就从报纸上看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报道,那时候也仅仅当新闻一读,感觉该事件离自己十分遥远。谁知道,1999年,他却亲身经历了这场“浩劫”。春节前夕,杨寸锋被一个香港打来的电话告知,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公司,让他赶紧把所有的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没那么严重吧?!”杨寸锋依然没有在意。节后上班,杨寸锋再次接到香港电话时,才知道对方已经破产了,必须抽离其在成都公司的所有股权和资金。杨寸锋一咬牙,向亲戚朋友借钱买下了所有股权,独自一人承担起公司的所有业务。

  放弃联想携手华为

  剑走偏锋

  杨寸锋刚离开成百光电的时候,正是联想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阶段,许多公司迫不及待地追着赶着做联想的代理商。由于曾经合作的愉快经历,杨寸锋一度受到过联想的垂青,他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联想的好意,与当时众人眼中的“偏门”——华为达成了合作协议。

  除了现实的利润考虑,选择华为这个以技术为核心的合作伙伴,杨寸锋在为天网向技术型转型做准备,成都天网的自有品牌天网防火墙应运而生。为了让天网的技术含量能够跟上华为,杨寸锋不仅让天网技术人员参加华为公司为经销商举办的技术培训,还花钱培训出了一批自己的华为技术认证工程师。

  开始不被看好的华为代理,让杨寸锋的成都天网赚得盆满钵满,从1999年开始就保持着近200%的增长速度,如今,天网已经成为华为在西南地区最大的区域分销商和高级认证代理。他们合作打的一场漂亮的“攻坚战”,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竞标政府项目打败思科

  标志性胜利

  2003年,成都电子政务网项目开始筹建。在当时而言,这个项目是成都在

信息化方面作的最大一笔投资。如果能承担这个项目,对品牌的推广、公司今后的发展等都将大有裨益。为了赢得这个项目的承办权,杨寸锋和华为公司决定合作竞标。

  要知道,以前在中国市场上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即最高层项目全部用国外产品,国产产品只能用于边缘项目。因此,面对包括思科等在内的几家实力强大的竞标公司,中标难度可想而知。竞争对手的强大并没有让杨寸锋等人沮丧,反而让喜欢打硬仗的他兴奋不已。

  在参与竞标的头一天,杨寸锋和同事们开了个夜车,到凌晨2点多才把标书做好,再连夜开车将标书送到指定的竞标地点。由于紧张,他守在车里一夜没合眼,早上8点半,他将标书亲自递到相关人士手中。

  为了实现公平竞标的目的,成都市政府调集了当时成都最好的10位网络专家参与评标。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华为的技术评分竟高于思科。这让思科始料未及,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在中国市场上十打九赢,没想到这次竟落败了!这个标志性的胜利让从未失眠的杨寸锋高兴得睡不着觉,评标结果出来的当晚,他靠着安定才安然睡去。天网与华为亲密无间的合作,一时被传为美谈,获得了“全国最佳合作奖”。

  放弃

  “生意场上,胀死的比饿死的多”,杨寸锋坦言自己在多年经商过程中的良好心态得益于“见过太多失败的例子”。2002年,网络大行其道,杨寸锋的网络安全生意乘着这股东风做得风生水起,分别在昆明、重庆和贵阳建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一时间,其产品几乎垄断了整个西南市场。

  先做强再做大稳扎稳打

  放弃昆筑

  巅峰之时,杨寸锋却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他意识到,同时接太多大项目,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几番调研,他决定只专注于成渝市场,“先做强,再做大;不求快,但求稳”,一向胆大的杨寸锋开始了稳扎稳打的步调。“收缩战线是因为生意太好而并非经营惨淡”,决定结束在昆明和贵阳的生意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作出这样的决定时,许多员工哭了。

  面对同行几十种品牌的竞争,让杨寸锋欣慰的是,天网在成渝两地的销售一直稳居前三。“成功就是要比别人快半步”,对于成都天网独立开发的天网防火墙,杨寸锋要求,在技术上必须要领先对手,要研发出更优质的产品,研发团队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杨寸锋保证,让手下的工程师待遇普遍高于同行。

  找个管理顾问来当家

  放手管理权

  在生意场上打拼多年,渐渐地,学技术出身的杨寸锋感到在管理上有些力不从心。再次作出惊人之举是在2004年,杨寸锋为成都天网请来了专业的管理公司。3个月后,杨寸锋一口气读完管理公司在成渝两地调研得出的厚厚一摞系统的技术报告,他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并当即拍板一次性付给对方10万元,每年再加付2万元左右的管理费用。要知道,这样的“大手笔”即使在一些大公司也很少见,许多负责人宁愿把赚来的钱投在硬件如汽车等设施上,却不愿意对公司长远的发展规划投入资金。

  去年,杨寸锋又请了一位职业经理人为自己打理公司事务。慢慢放权后,他显得忙碌却又清闲。很少人知道,他的忙碌,是在为离开做准备。

  移民加拿大开创新事业

  放下公司

  离开的决定并不是突然的,但却是一件让常人很难理解的事,这其中包括杨寸锋的妻子。妻子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任职,待遇优厚,但是为了杨寸锋的理想,还是决定跟随他的步伐远赴加拿大。

  “出去不是钓鱼,而是创业”,杨寸锋说,如果要选择“退役”、选择优越的生活,他绝对会爱上澳大利亚,之所以移民加拿大,是因为当地的网络行业先进,同时,朋友众多的加拿大也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下一步,他瞄上了“动漫产业”。

  准备出国前,杨寸锋又做了件让人惊讶不已的事。40多岁的他通过一个月的突击培训,考过了雅思。与他同班的是一群他眼中的“小孩子”大学生,他们有着大把大把的时间,有着充沛的精力,可以白天睡觉晚上上课,而杨寸锋则需要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有时下课了还得赶赴饭局去应酬……即使如此,他仍然挤出时间坚持上完了一个月的课程。考试时,他的“脱口秀”完全靠临场发挥,因为已经“忙得没有时间去背一篇文章来应付考试”。

  记者手记

  放弃更需要胆识

  在本文完成的时候,杨寸锋已经坐上了飞往加拿大的航班。他在人到中年之时,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去寻找另一片可供开垦的天地,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一个创业者身上独有的胆识。他的胆识,是敢于争取,更敢于放弃。

  水没有形状,它总是根据周围的情况来改变自己的形态,你用什么样的容器装它,它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形状。“水无常势”是真正的至高境界,“随需而动”则是商界高手必须具备的生存法则。该争取的时候要乘势而上,绝对比别人反应迅速;该放弃的时候要当机立断,决不能够拖泥带水。成功与失败,有时候只有“半步”的距离,就要看你是快半步还是慢半拍。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重头再来。如果仅仅靠运气很难解释。综观杨寸锋的创业史,有几个闪光点不能忽视:正气、勇气、眼光,最不能忽视的,是他的胆识——敢于放弃的胆识。

  本报记者 王雪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