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新一轮并购从"玩资本"转至"做实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 07:44 经济参考报

  2007年上半年,我国资本市场药企的两种动向引人注目。一方面,第一轮跑马圈地并购潮中风云一时的企业家们黯然退场。另一方面,香港上市企业并购国内中小药企的步伐正在加快。专家称,我国药企数量多、低水平重复的现状,注定了药企要生存只有走兼并改制之路。与前几年并购不同的是,新一轮并购的模式发生了变化。

  跑马圈地并购终结

  6月27日,三九医药创始人赵新先因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十个月,三九由此翻过了“赵新先”一页。

  1985年,赵新先创办了三九集团的前身深圳南方制药厂。此后,他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扩张,使三九发展成当时国内最大的中成药制造商。随后,并购扩张的后遗症也逐步显露。2001年,三九集团因占用资金25亿元,遭中国

证监会通报并立案查处。而银行对其一百多亿元债务的追讨,最终引发三九危机,赵新先也落马了。

  孙启玉原是一村委会主任,因创办了山东万杰集团而蜚声业内。

  万杰

医院通过不断投入资金购买最新设备,取得了竞争优势。2000年1月,孙启玉成功将万杰实业股份公司运作上市,万杰达到鼎盛。此后,孙启玉开始玩资本运作,可惜屡战屡败。2003年,万杰收购了国企淄博钢铁,从此陷入债务泥潭。2006年,万杰亏欠职工4.3亿元的集资款,孙启玉被迫变卖青岛万杰医院。

  东盛科技董事长郭家学也算当年并购潮中的风云人物。

  他零资产收购陕西卫东制药厂,兼并青海制药、江苏启东盖天力、山西广誉远等20多家医药企业。可郭家学在八年疯狂收购后,命运出现重大转折。2006年,就在他成功卖掉“白加黑”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了对其公开谴责的决定,让郭家学和东盛陷入了险境。今年7月,东盛科技和ST潜药同时停牌,至今尚未复牌。业内人士透露,郭家学可能要将ST潜药的壳资源出售,全力经营东盛。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指出,随着主导医药界第一轮并购潮的企业家们黯然退场,跑马圈地式的并购模式以失败画上了句号。

  新一轮并购重塑产业结构

  大手笔并购以失败告终,似乎医药界变得风平浪静。其实,今年上半年出现的种种迹象表明,医药界的并购未曾停止,新一轮并购已初现端倪。只是从过去大刀阔斧地玩资本,开始变得更加理性、务实——重塑产业结构、整合产业链。

  据了解,2007年,利君国际医药控股公司合并了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拟控股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维奥生物科技欲收购四川恒泰医药的全部股本。香港上市公司频频向国内中小药企伸出橄榄枝。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是2000年从石药集团划分出来的一家民营企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生产大输液产品的龙头企业。公司董事长曲继广告诉记者,输液行业整体利润下滑的时期,石四药急于寻找合作伙伴。“我们考察了很多企业,多不如意。后来,与利君国际老总吴秦一拍即合。”利君国际是以非处方药为主的民营企业,产品结构单一。而石四药以处方药为主的产品结构,正迎合了吴秦扩大产品规模的愿望,因此合并之事顺理成章了。

  民营企业四川恒泰医药也走上了同样的路。

  日前,维奥生物科技在香港公告,拟收恒泰医药的全部股本。恒泰医药主要从事中成药、生化药品、血液制品的推广、批发和配送,年销售额在五亿元以上。而且,恒泰医药的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香港上市公司此番出手,或许是准备将生产、销售一并“通吃”。

  除了民营药企纷纷海外寻找上市伙伴外,国有中小企业也不甘寂寞。

  “我们在与正大谈判。”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林葆近日向记者透露,正大集团旗下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正在考虑合并太行一事。

  太行药业是山西长治的一家国有企业,上世纪末经营不错,但国有企业的种种弊病导致太行业绩平平。“1999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经营状况和业绩并未发生太大的改观。”李林葆说,2006年,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相中了太行药业,提出了“控股51%”的整合方案。

  据悉,长治市国资委正在合议两企业合并一事。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如果国资委同意,今年年底太行药业即可正式并入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中小药企扮主角

  “药企并购是大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医药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宪法告诉记者,我国药企数量多、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过剩等弊病越来越严重,这促使他们必然频频“相亲”走联合之路。

  只是第二轮药企并购的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于明德指出,中小企业将成为未来并购的主角。他说,大型制药企业重组后的失败让不少投资人不愿做大动作兼并国有大中型企业,而选择中小药企。我国一些中小药企除了产品结构单一、缺少资金等问题外,自身具有产品集中、资金不大、容易改造、地理位置、政府资源等优势,而这点正好被投资者看中。

  此外,不少民营药企也会效仿石四药与利君国际的合作模式,走合并这条路。于明德指出,石四药与利君国际相互利用自己的优势、完善产品结构和资本结构、走国际化路线的做法,非常值得民营企业借鉴。

  “未来非医药资本进入医药产业的数量肯定会逐渐增多。”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课题组组长李磊说,国内资产优良的药企还有很多,而目前原料

药价格的上涨促使不少资本看中制药企业。不少业外资本熟悉资本市场运作,这也有利于将药企顺利地打入国际市场。“双赢的条件下,非医药资本大举进入医药产业的苗头已凸显了。”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