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汽车投诉“热度”不减 “三包”未出台是主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 15:48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李汉桥报道

  中国的汽车消费正面临尴尬局面,一边是入市产品的急剧上升,另一边则是消费投诉的“热度”不减。

  7月下旬,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07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分析》。分析显示,上半年涉及汽车质量、安全、价格、合同等问题的投诉有所上升,汽车投诉仍是热点。

  据中消协统计,上半年汽车质量投诉上升5.6%,表现在:“三包”期内质量差,发动机、变速器、制动器等关键零部件都存在问题,多次修理不好,超出“三包”期收取高额修理费用;假冒配件等层出不穷;一些厂家所谓的4S店也利用消费者不懂技术,骗取消费者更换无故障零配件,付出高额费用。

  另外,汽车安全投诉上升19.7%。中消协认为,汽车质量的好坏及零配件的真假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汽车自燃、质量的隐患,不仅给消费者造成直接的威胁,而且对他人也构成潜在的危害,后果非常严重。

  而日前由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发布的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投诉分析报告也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该组织在全国共收到用户投诉1346例,其中有效投诉样本为1218例,分别比第一季度上升了28%和30%,合资企业产品和

新车质量问题比较突出。

  根据统计,第二季度的汽车用户投诉涉及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广州本田、天津一汽、

奇瑞、上海通用、神龙汽车、长安铃木、一汽丰田等几十个国内汽车生产企业。

  报告指出,与一季度相比,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汽车产品及服务质量的投诉呈现出三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合资厂家汽车产品的投诉有上升趋势。各种车型的具体投诉量构成为:国产汽车投诉率56.7%,合资汽车投诉率35.5%,进口汽车投诉率7.8%。合资汽车的问题集中在发动机、变速箱、轮胎、车身附件等方面。其次,新购汽车产品在半年内重要零部件出现问题的投诉增多。二季度对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部件方面的投诉占50%以上。第三,轮胎和车身附件的投诉比例呈上升态势,两者所占份额比一季度上升5.3个百分点。

  “厂商强势,加上相关法律缺失,中国汽车消费者在出现消费纠纷的时候,几乎无法通过法律与强大的厂商抗衡。”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汽车“三包”政策包修、包换、包退只见雷声不见下雨,消费者找不到一个合理的途径来解决汽车投诉和质量纠纷,只好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如驴拉

宝马、砸大奔、拖着故障车游街等。

  中消协有关人士也表示,由于国家尚未出台专门处理汽车质量纠纷的规定,个别厂家就以此为借口,制订对消费者不利的条款;有些厂家要求消费者在主张质量权利时,必须同时提供国家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但检测机构目前还不多,且检测费用昂贵,非一般消费者所能承担;有的汽车检测机构不接受个人委托,检测难成了消费者维权的瓶颈,比如这次统计中,汽车合同类投诉就上升了35.8%。

  其实,早在2001年,当时就有媒体报道汽车“三包”政策要出台的消息,结果事后证明那只是一些媒体一厢情愿的猜测。此后每一年都有汽车“三包”政策要出台的新闻,直到今日,汽车“三包”仍石沉大海。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