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小青蒿药企将倒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15:25 南方都市报
“植物黄金”青蒿供大于求,青蒿素跌破成本价 中小青蒿药企将倒闭 过去两年里一度被川渝等地区的蒿农热捧为“植物黄金”的青蒿,面对市场供应量远远大于实际需求量的现实,从青蒿素原料到衍生物的价格都一再演绎高台跳水,青蒿素的价格甚至从最高时期的8000元/公斤猛跌至如今的1350元/公斤,低于实际生产成本。 众多盲目上马青蒿种植和提取的生产企业眼下深陷困局、叫苦连天。据悉,不少中小企业的生产线业已停产、严重的已面临倒闭,有的只能依靠代工生意勉强维持生计。就连国内青蒿生产与销售的龙头企业华立药业几天前也黯然发布告示,预计公司上半年亏损将达到7000万元。 青蒿素价格演绎高台跳水 川渝地区忙碌了一整年的蒿农,眼下正忍受着新的痛苦。曾经被农民们视为“植物黄金”的青蒿,由于市场收购价格的大幅跳水而骤然贬值,大面积的青蒿有的荒芜、有的被蒿农们自发铲除。 散布在中国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地的青蒿,又名黄花蒿,在上世纪90年代还被农民拿来熏蚊子。到后来,方被认定青蒿草中所含的青蒿素是诺华公司治疗疟疾药品复方蒿甲醚的主要原料。由于复方蒿甲醚药效显著且不易产生抗药性,成为第一种进入WHO基本药物名单的抗疟疾良药,并开始被WHO大量采购,加之诺华的采购订单向中国药企频频抛来后,分布在西南、华中、华南等地的不少药企便接连上马青蒿项目。 “2004年市场紧缺的时候,青蒿素的价格高达8000元/公斤,2005年虽然价格略有走低,但仍是暴利。”一位多年从事青蒿技术研发的专家告诉记者,正是诱人的获利空间,吸引了大批中小型实力不强的企业盲目加入青蒿种植和加工中。 据悉,到2006年国内青蒿的种植面积已经比2005年翻了一番,达100万亩左右。由于产能大幅过剩,青蒿的采购价格也不断跳水,2006年青蒿素的价格跌到3000元/公斤,今年更是跌到1350元/公斤的历史低位,而青蒿的种植成本至少在2000元/公斤以上。 前两年奋不顾身进军青蒿种植产业的川渝企业开始陷入困境。7月初,靠青蒿素原料提取为生的四川裕通生物技术公司,这家业已停产的公司联合川渝18家同业向跨国药企瑞士诺华发出公开信,认为在诺华的“鼓励”下企业投产青蒿素,如今承诺的订单没有兑现导致经营陷入困境。 WHO实际采购低于供应 针对中国药企的反映,诺华中国区总裁李振福表示,诺华每年都是以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为产量依据,几年前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数字要比实际采购的数量多得多。这也是导致目前诺华复方蒿甲醚的产量大于市场需求的原因。 2004年,WHO曾预测2006年复方蒿甲醚的需求量为11.1亿人次,2007年为18.5亿人次,2008年将增加到20亿人次。但到了2005年,WHO的预测数字就开始下滑,当年预测2006年的复方蒿甲醚需求量降低为7.2亿人次。而2006年的实际需求显示,复方蒿甲醚的市场仅为6.2亿人次,比两年前预测的数字减少了将近一半。同样,WHO预测今年的市场需求为7.6万人次,2008年则为10亿人次。 7月24日,诺华在北京表示,为了尽可能保护供应商的利益,今年将购买并储存55.5吨青蒿素。按照李振福的说法,20吨的青蒿素就能够生产约6000万人份的制剂“复方蒿甲醚”,那么诺华此次55.5吨的青蒿素储备预计可以满足近两年的需求。 诺华方面还表示,早在两年前,公司就曾经警示过中国青蒿种植和青蒿素提取的企业,盲目扩张可能会面临泡沫风险。因为WHO、环球基金及非洲各国政府每年的公益基金捐助是有限的,加上国际机构对于原料质量的高门槛,中国企业一哄而上显然不明智。 中小企业面临停产或倒闭 由于目前的医学研究尚不能证明除了抗疟疾外还具备其他的药用价值,加上抗疟疾药业的主要销售渠道来自WHO的采购,而诺华复方蒿甲醚的采购量就占到WHO采购量的近九成,使得国内大部分中小青蒿种植和青蒿素提取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现实。据悉,2005年后开工上马的不少川渝企业,或停产、或倒闭、或靠为别人生产代工产品勉强为生。 7月27日,国内青蒿素最大的原料供应商华立药业(000607)发布公告,预计公司上半年将亏损7000万元。而去年同期,华立药业的净利润为955万元。 华立药业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导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来自几个方面:国内企业盲目上马青蒿生产,以及WHO禁止青蒿素单方口服制剂的生产和销售,致使公司的青蒿素原料及衍生物的销售额、毛利率均大幅下滑。“由于青蒿素原料的价格不断下跌,公司不得不对库存青蒿素产品、青蒿草按可变现净值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这位人士说。 由于WHO今年上半年要求全面禁止青蒿素单方口服制剂的全球销售,华立药业的单方抗疟药物“科泰”的市场销量大幅下降,同时在非洲部分国家召回了单方“科泰”,使得这家国内最大的青蒿素种植和提取企业,不得不发预亏的信号。 这位熟知抗疟药物国际市场销售的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早前已经预知了市场的变动,并推出了科泰复方青蒿素抗疟疾药,“但是市场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还无法抵消不利影响”。 本报记者 黄梦真 ■记者观察 青蒿大国优势渐失 青蒿素作为中国惟一一种分子结构得到国际认可的中药,对于我国医药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对国内青蒿素生产企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希望国家在未来的对外援助采购中,采购国内企业的复方产品。 目前,我国青蒿大国的优势正被削弱,原料出口大国的地位也受到了威胁。据介绍,许多国家已着手发掘本国青蒿资源,种植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植物。日韩企业在青蒿收购上具有价格优势,其青蒿提取物的性价比也远高于国内企业。这些日韩企业的青蒿素提取工艺水平相当高,提取纯度98%以上,高于国内同行水平。 黄梦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