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率同调剑指何方 又好又快任重道远(2007-07-30 16:15:29)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09:42 保监会网站
财富掌握在谁手里是问题的关键。只有持续让收入分配向广大居民倾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了7月17日的时候,市场上已经传出消息,最新一轮宏观调控措施将在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后,确切地说是3天之后出台,随后发生的事实证明了这一传闻空穴来风并非无因。7月1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现身国务院新闻办。人们得知,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年初政府的预期高出3.5个百分点。次日下午,双率同时调整:国务院决定自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21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个百分点。不过,紧缩政策并未让股市缩水,相反,由于已经提前消化了对调控的预期,股市在调控措施出台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继续大幅上涨,成功收复两月之前失守的4200点关口。双率指向何方从一系列指标看,经济发展已达到炙手可热。上半年的经济指标中,最吸引眼球也最让人担心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持续上涨。上半年CPI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今年6月份同比上涨4.4%,创下32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一轮的消费价格上涨,更多地集中在居民日常消费领域,甚至让中间阶层的居民也感受到压力,“以前每两三天给保姆100块钱买菜就行,现在给150块钱还不一定够花。”某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表示。根据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换算,今年上半年,蛋上涨了四分之一强,肉禽及其制品上涨了五分之一强,延续着最近一年来的大幅攀升势头。不过,经济学家普遍对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持相对乐观态度。在李晓超以及本刊采访的多名宏观经济学者看来,宏观经济只是“局部发烧”,并未“整体过热”,对上半年的CPI增长也并不需要过分担心,“这一轮的上涨,食品带动了2.5个百分点。如果没有食品的带动,其他总共才上涨0.7个百分点。”李晓超说。在发给媒体的文字资料则这样表述: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说,0.7%是CPI很好的增长”,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原部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告诉本刊,“这次调息、调利率带有预防性,这个力度已经够了。”“稳定食品价格的政策,其效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明显显现,从目前形势看,最多到四季度,CPI就会从6月份的4%回落到3%附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这样预测。在他看来,双率调整的主攻方向并非价格上涨,而是近两三年来愈演愈烈的流动性过剩。到6月末,广义货币(M2,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供应量余额已经达到37.8万亿元,同比增长17.1%;狭义货币(M1,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商业银行的所有活期存款)达到13.6万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达到26881亿元,增长14.5%。货币供应量不断膨胀的背后,是对外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今年上半年,贸易顺差高达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到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再创新高,达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又增加了2663亿。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顺差之后,央行不断投放人民币购买外币,在“钱多得花不完”的同时,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业务成本已经越来越高——由此产生的巨额利息已经令央行难堪其负。“以双率针对流动性过剩只是短期措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所副所长王振中告诉本刊,“好在今年下半年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会相对轻些。”因为从宏观层面看,上半年的出口,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全年预期的80%。一个月前,财政部会同国税总局联合宣布,自7月1日起对2831项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目标是“控制出口、缓解流动性过剩、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早已听到风声的诸多企业出现了“抢出口”的现象。转向消费拉动?让张立群对上半年国民经济形势抱有信心的另一个因素是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开始增强。1到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9%,农村增长14.3%,增幅呈均衡之势。在回答与会记者的现场提问时,李晓超透露,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相应之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一边在回落,一边在提高增速,“说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大。”“经济增长中,消费的支持越多,经济就越稳定,不会大起大落。”张立群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连续两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将“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置于重中之重。另外,“完善工资协调和调解机制,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都被作为工作目标写进会议公报。李晓超在7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公务员获得加薪”“农民工工资得到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居民对未来预期看好,消费信心增强,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得益于上述政策,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李晓超说。在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结构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在文字资料之外,李晓超还透露,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中,汽车类同比增长36.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1%,家具类增长43.4%,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9个、8.4个、16.6个和22.6个百分点,“表明居民在重点领域的消费增长还是比较快的,主要表现为汽车和住房消费”,而“汽车和住房产业链比较长,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比较强。”和李晓超一样,多名经济学者也肯定了消费拉动作用的增强。在投资、出口、消费三驾拉动GDP增长的马车中,消费尚未脱颖而出。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文字资料中这样表述: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国际收支不平衡。“又好又快”任重道远除了消费拉动能力增强、投资增速回落、居民收入增加,上半年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利润继续大幅增加——1到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9026亿元,增长高达42.1%,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用李晓超的话来说,国民经济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较多的发展态势。“以前我们总是担心能源和交通等瓶颈问题,结果3年内建成了比过去50年发电能力总和还要高的诸多电厂”,赵晓说,“没了瓶颈制约,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增长就是可持续的。”但在较快增长的背后,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坦承的4个方面不足: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的力度。换言之,经济“又好又快”的目标任重道远。结合上半年的经济形势,经济学家们将问题的核心定位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包括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在内的学者们建言: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从根本上治理流动性过剩。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国家三令五申要重点发展的中小企业,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贷款指数只有2分(满分为10分),更多的信贷资源仍然流向了央企等大企业。“也就是说,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穷人没钱花,富人花不完”。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首席经济师梁优彩告诉本刊。“财富掌握在谁手里是问题的关键”,梁优彩说,“经济指标不能只看一两个年头,只有持续让收入分配向广大居民倾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