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投入机制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 09:1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孙东辉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部署和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底,全国要基本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7月28日在此间举行的“农村公路与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上表示,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中国要实现7530个乡镇通沥青或者水泥路,89970个建制村通公路。

  农村公路属“超前”建设

  “新农村建设任务非常重,但交通系统的工作已经是‘超前’了。”在谈到自己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感受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建如此评价。

  记者从交通部公路司获悉,截至2006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302.6万公里,其中县道50.6万公里、乡道98.8万公里、村道153.2万公里;98.27%的乡镇、86.40%的建制村实现了通公路;80.63%的乡镇、60.39%的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83.2%的建制村实现了通客运班车。

  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交通方式,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翁孟勇用“五个改变和促进”阐述了农村公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一是农村公路改变了交通落后的面貌,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二是农村公路改变了消费结构,拉动了国内的经济增长;三是农村公路改变了村容村貌,城市的文明也开始向乡村延伸,农民群众接受现代文明,逐步形成了文明的生活方式;四是农村公路的建设改变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民主;五是农村公路建设提高了农村的

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农村公路建设背后的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副部长谢扬坦言,导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很多,具体来说有两方面:

  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农业和农村的资源配置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仍处于不利地位,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投入不足,总体覆盖力度不够。

  二是投入机制的制约。“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加强,基础设施投入随之加大,但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中央和地方投入职责不清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谢扬就此作了具体分析:一是投入上过度依赖中央,地方投入严重不足;二是政府在投入时重大动脉、轻毛细血管,如对农村中小型设施投入不够;三是政策基金缺乏有机的协调,基金使用分散和投入交叉重复现象比较严重;四是投资主体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投资;五是投资法制不健全,对不按法规规定增加农业投入和虚增虚报现象缺乏约束的办法。

  投入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

  翁孟勇指出,建设农村公路的实施方式要紧紧依靠党和政府的支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动员社会的力量,使农村公路建设从部门行为转变成为政府行为,从行业行为变成一种社会行为。

  谢扬指出,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关键。根据中央一号文件,首先要逐步将农村公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管护纳入到国家范围,其次要加强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原则确立工作。

  唐仁健对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三个“多一点”的应对意见。一是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调动上,社会的调动再多一点。除了简单的民间、企业之外,今后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需要上下一起努力。二是在政府和农民的关系上,希望政府或农民之外的其他主体承担的建设责任再多一点。三是在建设和维护保养上,今后的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加大一点。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黄守宏表示,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首先各地政府应该把农村公路的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其次建设公路要做好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相衔接、相适应。第三,关键还是要解决钱的问题。最重要是要增加政府财政的投入,可以在原有的筹资渠道考虑研究一些新的融资方式,如发行农村公路债券等,但应避免增加乡村债务和农民的负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