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亲历汇率之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8日 01:28 中国经营报

  “如果汇率没有变化,我一年可以做到3000万美元(销售额),现在,我也许只能做到1500万美元一年了。”谷武,深圳市华坤实业公司的董事长,回忆汇改两年自己的种种经历,感慨万千。

  2005年7月21日,很多中国企业都记得这个时刻。当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开始了漫漫升值之路。中国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从此走上与汇率风险战斗之路。

  谷武的公司主要生产遥控玩具,出口欧美市场。与许许多多出口企业一样,谷武困惑过,痛苦过,但也在两年间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避险求存之道。当初曾有人预言,中国出口将进入衰退期。汇改两年,人民币升值超过6%,中国企业出口非但没有衰退,反而不断创出新高。

  两年间,谷武们经历了怎样的境遇?面对越来越快的

人民币升值未来,谷武们又将怎样应对?

  自然避险法的胜利?

  “汇改一开始,我们订立半年合同就开始反应,在当时汇率基础上,一毛钱两毛钱地往上加价。”谷武回忆。

  谷武用的也是汇改两年中国出口企业用的最多、最原始的办法——估算升值幅度,直接加价——所谓的自然避险法。升值两年间,出口企业逐渐形成了他们自己的

人民币汇率曲线。

  谷的具体方法是,在订立合同时,预期交货时间人民币将升值到哪个点,然后按照这个估算升值幅度制定新的价格。“今年初人民币汇率大约是7.8(人民币/美元,下同),但是我们订立半年合同的时候,已经定到7.5了。”事实证明谷的预测没错。2006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逾3%,今年的升值速度更快。7月23日,人民币汇率报7.5642,再创新高。“现在订年底合同的时候,我们已经算到7.3了。”

  当然,直接加价的自然避险法并不是无往不胜。“我们拿预期价格和客户谈判的时候,有些客户能接受,有些就觉得价格太高,没有办法和我们继续合作。还有些客户不接受,是因为汇率每隔一段时间就不同,但是客户很难在销售终端直接加价。这些时候,我们也就只能放弃。”和很多企业一边抱怨利润率下降,一边不断降低自己的价格底限不同,谷说,他一直卡住“15%毛利润率”不放,“低于这个利润率的生意不做。”——对于长期以来低利润生存的中国玩具行业来说,“15%毛利润率”是一个不错的水平。

  除了直接加价的自然避险法,谷还开始在货币结算上动脑筋。“现在也开始试着和一些客户用欧元结算,客户并不太愿意,因为人民币对欧元也在升值中。”

  让谷庆幸的是,他的产品多数销往欧美高端市场,“而且还有一些自有品牌”,所以利润率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为了保持这个利润率,谷希望能继续开发一些高端产品,“附加值可以更高一点。”相比之下,谷的一些做低端产品的同行,“比如做中东地区产品的玩具商,本来利润就只有四五个点,很多都过不下去了。”

  尽管汇率风险日渐增加,但谷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额还有600万美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下半年还会增长。”但谷说,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生存容易。“现在有些国外采购商已经转战越南了,有些国外采购商开始寻找其他的采购替代地,估计明年(人民币升值)影响会更明显,生意会更难做。”

  让谷烦心的不仅仅是汇率,还有成本上升,

出口退税率下降等等。谷觉得,玩具行业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了,所以他现在正在努力地谋求转行。

  和谷一样,步森集团副总经理吴永森也深受升值之苦。步森每年出口量大约为5000万美元。与谷不同的是,两年间,吴尝试了很多规避汇率风险的办法。但发现最有效的仍旧是加价。和谷一样,吴也在努力地进行产品升级,希望通过提高利润率改善生存状况。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金融工具小心腾挪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有点茫然。当时不少客户都暂缓了合同的签订。”陈劲,一家纺织外贸企业财务总监至今还记得当时人民币升值那天的情形。

  尽管应用了一些银行避险工具,但陈说,这对挽救企业利润率颓势仍旧杯水车薪。与其他中小企业不同的是,陈所在的企业一开始就着手调整产品结构。从去年开始,陈所在的企业开始放弃一部分低利润产品,开发更多有技术含量的产品。“例如我们在牛仔服饰中加入了改进的布料和装饰,可以卖得贵一点。”两年过去,陈所在企业产品线经过了一番调整,出口量增加了50%以上。

  中行广东省分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银行所能提供的汇率避险金融工具,一类是用来锁定未来结售汇汇率的金融衍生产品,例如远期、超远期结售汇,以及各类结构性远期结售汇产品;另一类是可帮助企业改变结售汇时点以规避汇率风险的贸易融资产品,包括帮助企业提前收结汇的出口贸易融资产品和延迟购付汇的进口贸易融资产品。

  他对记者分析,广东省大量来料加工类企业经营方式较为简单,外汇收入多为加工费收入,规律性较强,故适宜多采用远期结汇产品保值避险。相比之下,中小民营企业资金流较为紧张,适合使用出口贸易融资类产品提前收结汇,在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黄老板,广东一家无线通讯电子产品出口工贸企业、2006年销售1.7亿元的企业主告诉记者,他们的很多应收账款账龄都在90~120天之间,这三四个月中间人民币升值“蒸发”的利润,很难简单地向下游提价来弥补。而由于原料和配件采购都在国内,黄老板收到汇款后都需在银行马上结成人民币使用。近两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公司因汇率变化带来的财务损失日益增加。

  黄老板采用了“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业务。公司最大的5家欧美买家应收账款长期稳定在150万美元左右,账期一般在90天以上。黄把这笔应收账款全部转让给一家银行,由此得到一年期100万美元融资额度,虽然需要付出一定的融资利率,但另外可提前结汇,规避了汇率风险。“如果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稳定,我们公司一年可减少30多万元的汇兑损失。” 深发展有关人士介绍,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中小企业,出口应收账款比较分散但稳定的企业。中国经营报记者:巫燕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