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3000亿险资获批境外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23:07 北京商报

  

  苦苦等了3年,保险资金“出海”淘金的美梦终于成真。昨日,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3000亿元保险资金“出海”的渠道被打通。

  3000亿险资获批“出海”

  《办法》规定,允许保险机构运用自有外汇或购汇进行境外投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委托人上年末总资产的15%”。据统计,去年底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万亿元,也就是说,今年将有3000亿元人民币的保险资金可到境外投资。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宽,《办法》将境外投资范围从固定收益类产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存款、债券、可转债、信托型产品)拓宽到股票、股权等权益类产品,支持保险机构自主配置、提高收益,抵御人民币升值风险。

  其实,早在3年前保险资金就已经开始酝酿“出海”。2004年和2006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保险机构以自有外汇和购买外汇的方式进行境外投资,保监会也发布了《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据悉,截至去年底,保监会已批准15家保险机构的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其购汇进行境外投资的额度共57.74亿美元。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袁力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折合人民币仅为197亿元。

  人民币升值风险难规避

  《办法》考虑到国内保险机构境外投资经验不足,风险控制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支持保险公司通过委托管理,将保险资金交给专业资产管理机构运作。然而,保险资金“出海”依然面临着国家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诸多风险。

  “3000亿元保险资金获准‘出海’对保险公司而言既是机会又是挑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这样评价,尽管又多了一条投资渠道,由于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经验不足,所以保险资金目前不会大规模出去。积累投资经验、网罗人才将是保险公司“出海”的必要准备。

  人民币快速升值已经成为保险资金走出去的一大障碍。据了解,目前已进行境外投资的保险机构主要以自有外汇投资为主,对购汇进行境外投资仍持谨慎态度。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人士表示,其所在公司暂不考虑购汇投资。这位人士认为,随着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保险业现有的外币资产面临“缩水”,在尚无有效汇兑损失应对之策的情况下,只有靠提高外汇投资收益来降低汇率的不利影响。

  虽然《办法》规定,保险公司作为委托人可以授权受托人运用远期、掉期、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对冲管理。但赵锡军表示,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很难规避,因为目前国际市场上,规避人民币和外币之间汇率风险的衍生品非常缺乏。

  对A股影响甚微

  H股将迎来利好

  3000亿元保险资金获准“出海”后,对A股市场会有多大影响呢?

  赵锡军表示,目前在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下,保险资金获准境外投资不会对A股市场产生太大影响。因为,一开始放行,保险资金不会大规模试水,也不会影响国内资金的流动格局;一旦投资环境发生变化(比如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不存在了),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保险资金可能会大规模出去,从而影响A股市场资金变动。

  宏源证券分析师唐震斌也表示,理论上看,保险资金投资海外将会分流A股资金,同时对A股估值产生影响。但目前来看,保险资金投资海外对A股市场影响甚微,对H股市场将是一个利好的刺激。因为在投资品种上,保险公司更看重H股投资。

  “我们对H股上市公司的情况更熟悉和了解,可以做出较准确的投资决策,而境外债券市场太复杂,保险公司还缺少相关的运作经验,一般都是委托给境外投资管理团队来运作,但这样的成本就会比较高。”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人士表示。

 张培娟/文 王晓莹/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