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14:57 新浪财经

  银行面临双重挑战 经营风险全面呈现

  最近,上市银行的中期业绩“频频报喜”——贷款同比显著多增,利差稳中有升,中间业务快速发展,实际税负显著降低,利润大幅度提高,……。下半年,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国内消费显著升温,总体上看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发展依然比较有利。然而也应当看到,随着宏观调控的加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下半年商业银行将面临双重挑战,经营风险将全面呈现。

  一、面临双重挑战:稳中趋紧的货币政策和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

  下半年,稳中趋紧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将逐步增强,股票债券市场继续发展的“分流效果”依然显著,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贷款增长、流动性状况、利差变动、债券投资等产生一定影响。

  储蓄存款继续分流,资金来源结构发生变化,资金成本有所提高

  受股票市场繁荣和实际利率偏低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存款增速明显放缓,1-5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同比少增3333亿元,上半年增幅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4、5月份居民户存款持续减少,虽然6月份绝对额增加,但上半年仍同比少增5938亿元。

  我们认为,虽然近期宣布降低存款利息税,但由于股票一级市场的供给量将显著增加,二级市场的调整将告一段落,银行存款、特别是居民储蓄存款分流的状况仍将继续。分流的资金将主要以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款的形式回流到银行系统内。由于企业活期存款的利率高于储蓄活期存款,因此居民购买新发行股票的资金以IPO企业存款的形式回到银行体系后,银行的资金成本将有所上升。而同业存款基本执行1.62%的利率,资金成本提升更加明显。假设有10%的储蓄存款流入资本市场后,以企业和同业存款形式回流商业银行的比例各占50%,预计会使银行整体资金成本提高5-6个基点。

  贷款增速会有所放缓,难以再现高速增长的局面

  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累计增长2.54万亿元,同比多增3681亿元。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企业资金需求较旺、银行体系的资金和资本较为充裕、商业银行出于“早投放、多收益”和“占规模”的考虑而在上半年加快放贷。

  下半年,贷款增速会有所放缓,将难以再出现上半年信贷高速增长的局面。全年人民币贷款增速将在15%左右,增长的绝对额达到3.5万亿元左右。主要原因一是今年来贷款高速增长、存款增速回落,商业银行存贷差不断扩大的趋势有所改变。二是靠进一步降低超额准备率来保证投资和贷款需求的空间已经很小。三是在经历了上半年贷款高速增长之后,商业银行从业绩平稳增长的角度出发,将会主动控制下半年的贷款增长。四是近期对存贷款利率不同幅度的调整将使存贷利差有所减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五是IPO、企业债和公司债的发行规模扩大,分流贷款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

  部分商业银行可能会出现流动性问题

  法定

准备金率提高到11.5%后,预计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率将在一季度末2.87%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到2.5%以下。中小银行调减流动性的余地非常有限。首先,上半年中小银行贷款投放的力度加大,存贷比大多已经超过75%;其次,可供调节流动性的证券投资在中小商业银行总资产中的占比仅15%左右,与大型商业银行25%以上的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再次,在市场普遍预期准备金率会继续提升的情况下,还必须保留一定的流动性进行应对。因此,如果下半年继续出台紧缩性政策,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将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动性问题。

  投资业务收入增长面临挑战

  首先,加息对债券投资业务利息收入提升的帮助不大。今年以来,随着各项货币政策的出台,债券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程度不断加剧,且整体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大幅上移趋势。然而,债券收益率的提高并不必然带来商业银行债券组合收益率的提高。这一是由于银行账户债券投资按债券购入日实际利率计提利息,利率变化不影响会计核算的计提利息;二是对于交易类账户债券投资来说,收益率曲线的上升意味着债券价格的下跌,按公允价值计量,商业银行交易账户投资将有一定的市值损失;三是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组合的期限一般在两年以上,新债券在投资组合中占比相对较小,新债券收益率上升对投资组合的贡献度有限。

  其次,下半年商业银行同业资金业务的收入水平并不会因为存贷款利率的提升而大幅度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拆借、回购业务相对期限较短,市场利率的定价主要受到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流动性始终比较充裕,货币市场利率的平均水平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净息差难以继续显著扩大

  目前,有利于银行净息差扩大的主要因素一是大部分中长期贷款的利率一年一定,2006年不对称加息对中长期贷款利率的提升效应将在今年进一步显现;二是今年3月和5月调整基准利率时,在存款结构中占比接近50%的活期存款的利率均保持不变;三是随着资本市场活跃程度提高,微观经济体存款活期化的趋势将持续较长的时间,有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降低资金成本。

  促使净息差收窄的主要因素一是储蓄存款的分流所导致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结构性变化,短期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款比重上升,将明显提高资金成本;二是偏紧货币政策的实施以及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的快速发展,均会对贷款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高盈利的贷款类资产占比将有所下降;三是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预期下,银行将主动调整资产结构,通过降低贷款占比和投资中短期债券等方式保证流动性的需求,从而降低生息资产的收益水平。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上半年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总体影响已经接近中性。7月20日,

人民银行再次小幅调升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基准利率自2002年2月以来首次调整,加之此次调息时5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的上升幅度小于5年期
存款利率
,加息对银行业净息差的影响更趋于中性。如果下半年继续较为频繁地推出提高准备金政策或进行结构性升息的话,净息差将难以继续显著扩大。

  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受到制约

  降低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一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商业银行收入中的占比。虽然目前中间业务已经成为中国各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和创新的重要领域,业务收入增幅始终保持在50%以上,收入占比也从5%以下提高到了10 %左右,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进一步提升受到种种制约:一是从业务构成来看,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结算、汇兑及代理收付等对盈利贡献度较低的领域,不利于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二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收取费用。随着这些中间业务越来越多,所占用的场地、网络、人力、技术资源也日益增加,银行经营成本日渐上升。三是我国商业银行基本是被限制在证券市场的“外围”活动,无法象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一样,依托蓬勃发展的证券市场大力拓展中间业务。

  二、经营风险不容忽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合规风险

  由于行业调控加强、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有所加大

  宏观调控加强,行业、企业分化加剧,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有所加大。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行业的调控全面加强,出台了一系列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同时,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用地、税收、销售等方面的调控、管理措施进一步落实。由此,下半年电力、煤炭、石油、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化工、造纸、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趋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行业内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分化加剧,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构成一定的不利因素。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加大商业银行相关行业贷款的信用风险。7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涉及面远大于以往任何一次,调整力度是近年来较大的一次。除了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等原有的重点调控对象外,还调整了纺织服装、家具等大批传统优势出口产品类别的出口退税政策。相比较而言,基础化工、纺织服装等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下半年,还有可能再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商业银行相关行业内贷款的还本付息能力将受到考验。特别是对那些利润率较低、靠出口退税维持经营企业的贷款,更应高度关注其风险状况。

  在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在股价持续攀升的吸引下,无论是企业贷款还是居民贷款,都有少量直接或间接流入股市的现象(近期居民户短期贷款大幅增加,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这一点)。在目前股市的调整格局将持续一段时间的情况下,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的信用风险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短借长贷”趋势不改,核心负债比重下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将进一步显现

  商业银行资金运作“短借长贷”的特征可能继续有所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2006年以来,由于股票市场十分景气,加之企业投资热情较高,使我国商业银行存款日趋“活期化”。与此同时,为了顺应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旺盛的资金需求,并尽可能地降低宏观调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商业银行逐步调整资产结构,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下半年,银行“短借长贷”的形势可能继续发展,流动性风险将有所加大。同时由于短期内银行普遍存在一定的重新定价负缺口,如果基准利率再次提高,利率风险也将加大。

  商业银行核心负债比重下降,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加大。下半年,商业银行各项资金来源中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等核心负债的比重可能继续有所下降,非核心的同业存款等负债占比可能继续有所上升。由于同业存款期限短、波动性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将加大。

  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信贷资金用途和银行结售汇的检查和警示,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

  上半年,银行监管部门加大了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问题的检查和警示。外汇管理部门也对银行结售汇中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作为宏观调控“组合拳”的重要内容,下半年有关部门对上述两个方面的检查和警示将进一步加强。同时,银行信贷资金所介入项目在环保、节能等方面也将面临“硬约束”。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把握机遇,严控风险

  保持合理的贷款增速,积极优化贷款结构,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适当控制贷款增速,实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与顺应国家宏观政策的有机统一;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积极优化贷款的行业结构。考虑宏观调控对行业内各企业的“洗牌”效应,区别对待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关注与贷款项目在技术、用地、能耗、环保等方面合规性相关的政策风险、有关行业出口受到负面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以及贷款资金通过各种形式流入股市所造成的信用风险和政策风险。

  大力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业务。在提高风险识别能力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现金流可靠、产业前景好、风险可控的中小企业客户。加强对个人贷款的考核力度,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融资产品,改进个人贷款业务流程,提高个人贷款业务占比。

  优化资金业务结构,提高资金业务收益率。进一步增加交易类和持有待售类账户在债券投资中的比重,适当扩大现券交易量,提高资产收益水平。在确保流动性前提下,降低备付金率水平,提高资金运用效益。

  灵活进行贷款定价,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称的贷款定价原则,用好贷款的浮动权,合理覆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主动为优质客户、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外向型企业开发并提供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工具。

  调整负债结构,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大力拓展与证券投资市场正向关联度较高的活期储蓄存款,优化存款结构;重拓展同业存款市场份额,发挥同业存款相对于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总体成本优势。

  抓住证券市场发展机遇,做强综合经营平台,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在争取综合经营取得新突破的同时,着力提升下辖的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机构的市场地位、品牌形象和创新能力。积极整合集团内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合作机制,发挥协同效应,促进业务结构优化。

  进一步强化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运用量化分析工具,提高资产负债期限缺口分析、利率敏感性分析能力,在深入调研、全面分析基础上,有效预测利率长期走势,识别、测量和管理控制利率风险。近期内,应努力缩小银行利率敏感性负缺口,扩大利率敏感性正缺口,促进净利息收入的持续增加。同时,应建立和完善流动性监测的量化模型,针对流动性短期波动和中长期发展的趋势研究相关应对措施。

  此外,在信贷资金用途、结售汇、节能降耗等方面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更应注意合规经营,有效地管理合规风险,避免财务、业务、声誉等方面受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