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福建省泉州市把污染企业给“圈”起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08:04 经济参考报
在铺天盖地严打“十五小”企业过程中,晋江市中盛五金电镀有限公司险些因偷排工业污水而“完了”。2004年,晋江市在东石镇建成华懋电镀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区后,中盛五金搬了进去,捡回“一条命”。 中盛五金的老板许建勋租用集控区内3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年租金40多万元,有专业公司负责处理污水。企业生产成本虽因此增加,但排污问题得到了解决,生产运作正常。许建勋说,这是“因祸得福”。 类似中盛五金这样的企业在泉州有250多家,它们分别在电镀、漂染、制革等10个工业污染集控区内“画地而生”。 1992年,泉州探索建立工业污染集控区。15年来,集控区不断实践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政府在工业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问题上积累了经验,实现了地方发展与环保治污的“双丰收”。 “福”因“祸”起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许建勋利用自家空闲房屋,联合海外亲友,创建中盛五金电镀有限公司,生产电镀汽车轮轱出口欧美市场。但在当时,许建勋的电镀厂污水几乎未经处理,就排在家门口的河道里。 “10多年前,我们都不懂怎么处理污水,企业刚发展,也没有资金能力上污水处理项目。大家都是偷偷排掉,我们也就偷排掉。”许建勋说。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借助侨乡之利,充分利用侨资等资源,逐渐发展成以五金、纺织、鞋服等为支柱产业的民营经济群体,与之相配套的电镀、漂染、制革等污染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这些配套企业初期规模不大,星罗棋布在各个角落,产生大量工业污水废料“祸”及生态环境。 “尽管这些配套企业有严重污染,但泉州的经济支柱还需要这些配套企业。”泉州市环保局局长陈碧云说。2006年,泉州工业生产总值3791亿元,经济总量连续第八年位居福建全省之首,泉州民营经济占工业总值超过90%。 陈碧云回忆,据当时市政府分析,初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在于布局与管理上,其一,中心城市、县城、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土地使用功能不断改变,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的矛盾。其二,泉州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基础设施薄弱,不利于污水分散排放。其三,小企业的治污能力较差,有的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偷排漏排现象十分严重,环境监管心有余而力不足。 1992年初,泉州市政府组织了一批专家专门研究建立民营企业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区问题,目的使污染企业从分散走向集中,探索出一条独特的边发展边治理的路子。 陈碧云说,专家首先对集控区布局、功能、规模、入驻企业类型等确立总体要求,把集控区分成污染工业区和基础设施配套区,规划给、排水线路,规划污水处理用地和集中供热电厂用地等。为使污染管理由分散走向集中,市政府对进入集控区的企业采取优先办理一切手续、优惠地价、免除用电增容保证金、允许原厂房改变用途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搬迁。 “画地为生” 位于石狮市祥芝镇的大堡工业污染集控区成立于1992年,这是泉州最早的集控区,现有12家大中型纺织印染企业。石狮市环保局局长黄金山告诉记者,大堡集控区起初是一片远离市区的荒沙滩,当时政府决定在此“画”出一块地,投建环保设施,把纺织印染污水集中在一起处理。 2000年,大堡集控区的12家企业合股成立华南环境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全区的污水处理。华南环工负责人王雄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日处理污水能力7.1万吨,处理达标后通过1.6公里四万吨排水量和1.4公里八万吨排水量的两条深海管道排放。 记者在大堡集控区入海排放口看到,这里排放的废水比较清澈,几乎没有刺鼻气味;排放口有环保部门设置的污染物及流量在线监测仪和视频探头。王雄新说,按有关规定,污水处理需达到深海排放三级标准才许排放,大堡集控区排放的污水基本达到国家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 目前泉州已建立10个工业污染集控区,包括纺织印染行业集控区4个、电镀行业4个、制革行业2个,废水每日处理达标排放总能力24万吨,纺织印染业废水集中处理占到全市行业的70%,制革业为50%,电镀业为82%。 集控区内的生产企业不再为环保治污分散精力,可以集中力量扩大生产。10个集控区企业由起初不足10家发展到如今250多家,年总产值由过去几百万元增加到48亿元。印染、电镀、制革等配套产业的有序发展促进了民营经济支柱产业迅速壮大。 集中之利 近来,受国际金属原材料涨价影响,中盛五金的产品出口利润开始急剧下降,许建勋急得团团转。“过去,一个轮轱出口到北美市场,获利可以高达几百美金,现在还不到50美金。” 为挽救眼前局面,两件要紧的事在许建勋脑中徘徊,一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二是进行产品和市场结构调整。许建勋的这两件要紧事对许多泉州企业来说都已迫在眉睫。 最近泉州市政府传出的一则消息让许建勋松了一口气。“政府在研究利用集控区的集中优势,把控制污染排放和企业节能生产结合起来,帮助企业降低能耗。这样一来,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望降低了!”许建勋说。 “前年,我们已经在大堡等几个集控区试建了一座热电联产的集中供汽电厂,集中向片区内企业供汽供电,结果表明整个片区能耗比未集中供汽供热前,降低了15%至25%。”陈碧云高兴地说。 泉州已经做好了充足的部署。陈碧云说,配合产业结构调整,政府仍将继续引导更多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从而提高进入集控区企业的环保管理门槛,使集控区成为优质企业发展的平台。积极推行集中供气供热,形成规模效益,进一步减少废气、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