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放凉那碗鱼翅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 00:07 北京商报

  蟹黄鱼翅羹,相信大多数中国人对这道严重疑似粉丝的菜品都不陌生。连香港动画片里的小猪麦兜都嚷嚷着要结婚,因为婚礼上能吃到鲍鱼,喝到鱼翅汤。

  “没有鱼翅不成宴席。”近日在京发布的《全球鲨鱼生存现状》报告清晰地显示了整个东南亚,尤其是华人群体的消费倾向。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鱼翅进口国。消息传出,环保人士群起而攻之,“残忍”、“野蛮”等说法如云,并以“鱼翅水银含量超标”证明“鱼翅粉丝们”的愚不可及。

  然而,看到这样的报道,只会让人更加心焦。当然,我们不排除少数食客会因为环保指责心存恻隐,但更多的餐厅、更多的食客恐怕会更有“只争朝夕”的食欲。至于“水银含量超标”,其实无论是从荷包角度来看还是从胃口角度来说,很少有人会像吃鱼一样大吃鱼翅。而在极度渲染鱼翅稀缺的大背景下,即使真的出现了“鱼翅中毒”案例,恐怕还会有人把之当作黄金富贵病加以吹嘘。

  其实,作为鲨鱼的软骨,自身毫无滋味的鱼翅在唐宋年间还是厨房的弃物,直到明代才因为偶然跻身御膳而成为世人眼中的珍品。虽然现代科学分析表明,鱼翅的构成与鱼冻、肉冻相仿,着实没有什么特殊的营养价值见长。在现实生活里,真正笃信那层薄薄的结缔组织有保健奇效的人并不算多,一打眼就能区分出鱼翅和粉丝的人也没有几个。但这些都无助于改变“鱼翅是贵族食品”的既有印象,甚至一浪高过一浪的保护呼声反而对吃鱼翅的兴趣进行了逆向助长。

  说到底,鲍鱼和鱼翅的价值就在于它们被宣传的珍贵与稀有激发了人们的欲望,在火热的攀比浪潮中,那碗汤也逐渐演变成了互相往脸上贴金的接力棒。就像冬天北方卖的大白菜,如果沸沸扬扬地宣传大白菜全国只有一个地方生产,产量还少得可怜,那大白菜马上就会登堂入室,成为酒宴上无声的富贵标签,而它像发菜一样被连根掘起的命运也就只在眼前。

  拯救鲨鱼不能依靠怜悯心态,更不能依靠过度的宣扬稀缺,那道珍稀的光环恰恰是鲨鱼的催命书而不是护身符。如果有一天,我们对鱼翅珍贵论不再提起,也许我们就能把鲨鱼当作平常的对象,像对待黄鱼、带鱼、金枪鱼、鲑鱼一样,被“捧杀”的鲨鱼恐怕反而会获得喘息的机会。

  想改变畸形的消费,惟一的办法是让虚荣心态变得平常。

 毛颖颖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