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民族轮胎企业国际化道路遭“阴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16:41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李汉桥报道

  在外资品牌已经占据了中国轮胎市场半壁江山的背景下,中国的本土轮胎业却正风波不断。日前,位列国内第二大轮胎制造商的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则因产品被怀疑存在安全问题,在美遭诉讼。虽中策公司一再声明,其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各方面都符合国外的安全标准,但是这起事件对中国轮胎在国际轮胎市场上的品牌形象还是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冲击,民族轮胎企业前进道路一片“阴雨霾霾”。

  随后,

财政部又宣布,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调整2831项商品的
出口退税
政策以来,“橡胶及其制品”的出口退税将由13%下调至5%。这给国内橡胶轮胎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民族轮胎工业应该如何发展,已经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国已经成为全国轮胎生产大国,但并非生产强国,与国际品牌相比,整体水平还有差距。”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工作人员坦言。

  据统计,目前国内轮胎生产企业多达几百家,其中还包含几家上市公司。但与米其林、普利司通这些公司相比、在技术、资源、资金、营销上都有不小差距,而且随着原料价格的上涨,出口退税政策的改变,国际化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轮胎企业正面临巨大的压力。

  “我们将在近期提高国内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华南轮胎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次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是缓解整个轮胎行业都面临着的原材料涨价压力。华南轮胎认为,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税率的调整将有助于轮胎行业的整合,加快中国出口轮胎行业的洗牌进程。

  业内专家则认为,中国轮胎工业要做强做大,惟一的出路就是要靠科技创新、提高管理、降低成本,华南轮胎作为中国轮胎工业的领头羊,其旗下万力品牌在北美、欧洲、澳洲等地都有较高的竞争力,最主要是其产品附加值高,即使是国家调低出口退税也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从这个层次来讲,此次退税政策对华南轮胎这种出口强势企业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值得庆幸的是,面对如此困境,国内各轮胎企业正在积极的进行一些崭新的尝试和探索,以期最大限度的降低负面影响。黄海、双星等公司也纷纷表示,其将在产品价格、产品结构以及节能等方面做了相关调整。

  另据橡胶协会分析,此次中策事件,只是中外贸易摩擦加剧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国际间对中国轮胎的

反倾销日益渐多,而国际轮胎监测标准的不断更新与国内标准的滞后差距也是造成此类事件的重要原因。面对国外技术与贸易的双重壁垒,中国轮胎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研发新产品的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产品质量”,走“科技创新,品牌兴企”之路,这是轮胎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振兴民族轮胎企业的有效手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