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企业需参透“全球市场经济”含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15:49 中国产经新闻

  税收、质检政策都要了解

  本报记者 贺民报道

  日前,“中国制造”频频被曝存在质量问题。国外关于中国危险产品的报道几乎每天不绝:毒牙膏、劣质轮胎、含铅玩具等,“中国制造”快成了危险的同义词。

  国外媒体的此番“轰炸”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此,一方面商务部一再发表讲话表明态度,希望海外相关国家和地区能够科学而公正地对待中国商品,勿将个别出口产品存在的问题波及到中国全部出口产品上;另一方面,我们自身的一些产品质量也有待提高。

  就中国出口商品的现状问题记者采访了

商务部科技司处长姜义茂,姜义茂对记者表示,可以看到是,近几年来,中国出口商品的质量不断提高,这一点国际社会也有目共睹。但同时我们在品牌的树立、行业协会协调、出口把关及企业意识等方面都还存在问题,其中,企业意识不强的问题尤为突出。

  虽然海外媒体的夸大和渲染性报道具有较明显的贸易保护之嫌,但是这一方面却反映了我国出口能力强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企业对国外法律及相关标准了解甚少。

  具体到企业应该如何堵住漏洞预防出口中的种种问题,姜义茂认为,首先是品牌。“这也是对企业来说老生常谈的话题。”他说,品牌是无形资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有一席之地,必须争创品牌。这就务必需要在加强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着手。

  第二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姜义茂表示,中国出口商品的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因此,在应对美国或者欧盟的反倾销案件时,能力有限,再加之耗费精力、时间,所以无形中增加了难度。而相比较而言,美国接受中国的反倾销企业规模都比较大。“这时候行业协会应该发挥作用,组织相关的企业,共同应对。”

  第三是通过政府、海关、质检部门共同严把出口关。据记者了解,目前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保护出口商品的安全。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

食品安全局局长李元平前不久明确表示,中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出口食品安全,从种植、养殖、田头、农场一直管到出口,并专门开辟了违规企业名单,这些名单上的企业将被禁止出口。同时,海关方面也在加大抽查商品力度严把出口关。但是,要清楚看到的是,政府部门发挥的仅仅只是监管作用。

  因此,姜义茂认为,企业意识是出口商品需提高的重要环节。当被记者问到,怎样形容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意识,姜义茂表示:“只能用不强来形容。”姜义茂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对国际及国内市场了解很肤浅,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参透‘全球市场经济’的含义,这其中也包括对一些税收政策、质检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不了解。而这些,对于出口商品而言,是致命的。

  对此问题,姜义茂认为是可以解决,由于国外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在不断变化,因此,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及时将信息提供给企业,而企业也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跟踪这些信息。

  “总的来说,这是我国在市场经济初期不可避免的情况,我们应该考虑是如何缩短这个初期时间、距离和减少不好情况的出现,并努力提高企业

竞争力、提高政府、行业协会的法律的标准的约束力。”姜义茂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