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牧:推进城乡统一配套改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15:48 中国产经新闻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系列评论之六 文/本报评论员 余牧 最近,国务院批准重庆、成都为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有关方案正在制定与实施中,表明国家正拟通过改革试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从古就有,但是计划经济时代把它制度化了,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比如清朝中叶以后,山东、河北一带的人拖儿带女去东北闯关东,当时城乡二元结构虽存在,但没有体制化,闯关东的人可以在农村买地,赚了钱再到城里作生意,可以把亲戚朋友召去。东北就这样发展了。当时没有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化,城市的人可以到农村,农村的人可以到城市。后来,计划经济把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化了,农民要进城打工,需要证件,不然就叫“三无人员”,要被遣送回乡。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里的小孩子受义务教育,校舍是国家财政拨款建的,教员的工资是国家发的。农村孩子受义务教育,校舍是农民自己出钱盖的,教员是农民自己出钱聘的。同样是国家公民,同样受义务教育,待遇就是不一样。受教育的不平等,造成了就业机会的不平等,就业的不平等形成收入的不平等,收入不平等形成生活的不平等,生活的不平等又引起下一代的不平等。这种情况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中央提出要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这次重庆、成都搞城乡综合改革试点,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为改变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做了大量努力。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2005年的3255元,年均增长7%左右,总体上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速度。农村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收入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部分。从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看,1998年超过50%,近年来已稳定在60%左右。近些年来,农村人口社会性流动大量增加,根据《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2006年),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已有2亿人,超过农村人口的1/5。农民进城打工,增加了收入,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不少成为大型企业的骨干和产业工人,如青岛港所做的那样。还有不少农民工返回家乡,带回资金和技术,又推动了家乡建设。2006年,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宣告终结,国家与农民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实现了对农民由“汲取”到“给予”的转折。农村税费改革不仅涉及生产关系的改革,而且涉及上层建筑的变革,成为我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切入点、突破口。 但是,多年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城乡差别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目前,城乡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看病难、医疗保障水平低、上学难、行路难、饮水不安全、供水难、环境污染难治理等。要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出,还必须从以下4个方面努力: 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国家收入分配要向农业倾斜,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等,加强对农业、农村的支持。 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要继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 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要把更多的财力等社会资源用于农村,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税收制度等,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