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内因外进成就流动性过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08:4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王宇新 李慧莲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近期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格局的基本特点,那么,“流动性过剩”肯定会成为首选。但究竟什么是“流动性过剩”,用什么样的量化指标来衡量流动性是否过剩以及过剩的程度如何,市场的看法莫衷一是。

  “要走出‘贸易顺差是外汇储备激增的根源’这一看法的误区。”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7月22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自2002年以后,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渐增强,短期非直接投资的增加是其主要的形成原因。

  对于流动性过剩为什么会出现,究其成因非常复杂。现在普遍的看法是流动性过剩主要来源于高额的外汇储备,而高额的外汇储备主要来自于高额的贸易顺差。

  资料显示,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量为2663亿美元,减去贸易顺差1125.3亿美元和外商直接投资318.89亿美元,还剩下1200亿美元的资金。而贸易顺差占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近5年来平均是在40%至50%之间。尽管去年贸易顺差对于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率较高,达到71%,但今年以来其贡献率已经显著下降为34%。

  对此,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解释说,估计是在去年年底央行采取了“掉期”等方式的对冲操作,使得贸易顺差对外汇储备贡献率体现在数据上有些偏高。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外贸顺差对外汇储备约有40%左右的贡献率。”中国

人民银行研究局纪敏在论坛上表示,外汇储备是以GDP的高速增长为其正面基础的,而目前国内出现的流动性过剩是以目前国内高储蓄率作为基础的。

  但中金公司在近期出炉的报告中指出,贸易顺差并非近期外汇储备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热钱有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另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银行资产的增长率远远大于GDP增长率。它集中体现为资产价格,如

房地产、股市、资源类商品的快速上涨。

  据了解,“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和金融运行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元进入增发最快的时期,随后,日本、欧洲也随之跟进,直接引发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在此期间,美元发行大幅增加完全被新兴的虚拟金融市场所吸收,美元在全球交易中占比迅速提高,并加速成为世界货币,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但不少新兴市场却受到美国输出流动性的冲击。其后,日元在零利率政策刺激下套利交易也在全球泛滥。进入新世纪以来,欧元借地位上升之机也让货币发行量持续扩张。美国、日本、欧盟的行为无疑成为诱发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源泉。

  在本轮世界经济周期内,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如美联储在IT泡沫破灭以后曾连续12次降低利率,使美元利率水平降到历史低位,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

  在上述长短期两大因素作用下,以东亚为主的一批新兴经济体,由于经济高速增长、

资本市场较为繁荣、本币不断升值并普遍存在较强的升值预期,其结果是大量投机资本纷纷涌入,将境外过剩的流动性也相应输入和传导开来。这是导致引发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外部原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