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经网]本周中国经济大事表(2007.07.14——2007.07.20)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08:42 保监会网站

  [中经网]本周中国经济大事表(2007.07.14——2007.07.20) 2007-07-20 15:00:00

  央行频发货币政策工具

  

  三发定向票据——或为三调利率前奏(2007.07.14)

  7月13日,央行公告表示,根据货币调控需要,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发行1010亿元3年期定向央行票据,票面利率3.60%,低于上周四刚刚发行的3年期央票一级市场中标利率3.62%。

  相关:此次定向票据发行对象包括5家国有大型银行、5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数家省级及城市商业银行。其中发行量最大的是建设银行240亿元,农行、工行、中行、交行分别被发行190亿元、180亿元、140亿元、30亿元;民生银行被发行95亿元,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均被发行30亿元;省级和城商行之中,上海银行被发行3.5亿元,徽商银行2.5亿元,武汉商行、长沙商行、济南商行各1.5亿元,福州商行0.5亿元。

  [点评]: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启动定向票据的发行。说是定向,但几乎是全面撒网。11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信贷增速重新抬头,新增贷款4515亿元,上半年累计贷款投放2.54万亿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80%。尤其以中小银行的贷款增速较为突出,因此,其中“业绩显著”的银行也成为被“定向”的对象。很明显,本次发行央票的目的在于控制信贷投放的异常增长。而据我们观察,去年7月13日央行发行定向票据后,在8月18日上调了利率。今年3月9日和5月11日两次发行千亿元定向票据后,又在距离发行票据一周左右的3月18日和5月19日提高了利率。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中的三年期央票利率已经连续上调两周,而在今年的前两次加息前,央票利率也曾出现上调迹象。如果说之前一系列的举动存在一定的逻辑和惯性,那么距离下一次加息的时间也不会太遥远了。

  

  正回购再启动(2007.07.19)

  7月19日,央行重启正回购操作,共发行200亿,中标利率3%,期限长至6个月,是央行自今年春节以后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暂停回购以来再度启动正回购操作。

  [点评]:面对过于宽裕的资金面,央行开始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并重启正回购。一方面,可以回笼资金,收紧流动性;另一方面,特别国债的发行近来备受市场关注,对其发行方式的各种猜测也不绝于耳。正回购的启动可以看作是对发行特别国债的一种铺垫,为未来运作特别国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预计,未来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期限及力度将会有所改变。

  

  首批城商行上市(2007.07.19)

  

  上周,最先获准上市的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联袂展开网下申购和网上申购,两家银行冻结资金近2万亿元。其中南京银行冻结的资金量接近之前上市的中信银行。7月19日,南京银行(601009)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发行6.3亿股,发行价为11元,开盘价19.2元,较发行价涨74.55%。深交所中小板的宁波银行(002142)上市发行4.5亿股,发行价为9.2元,开盘价20.38元,较发行价涨121.5%两家银行的发行市盈率分别为34.45倍和36.39倍。

  [点评]: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城市商业银行终于迈出上市的步伐。作为A股市场迎来的首批城商行概念股,两家银行的上市受到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强力追捧。过去五年,城商行无论是总资产增速还是整体盈利水平都远高于国内银行同业的水平,今年一季度,城商行以28.3%的总资产增速遥遥领先于同期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22.5%和14%的总资产增速。其税后利润的年增长率已连续七年保持在35%以上。从整体上看,城商行在国内金融机构总资产构成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且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由于受自身规模的影响,在竞争力以及全国布局上缺乏竞争优势。但经过近年来多种途径的优化,城商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大大提高,利用区域优势,在局部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并逐渐发展为银行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城商行+区域经济”概念是众多机构一致看好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未来一段时间投资价值的最重要理由。因此,随着越来越多城商行的上市,这一群体将会成为A股市场中成长最快、最具投资价值的板块之一。

  

  半年数据“热气冲天”——民生大计要求“弃快从稳”(2007.07.19)

  

  7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GDP) 106768亿元 同比增长11.5%(二季度增长11.9%)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46078亿元 增长26.7%(6月份增长2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2044亿元 同比增长15.4%(6月份增长16.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18.5%(6月份增长19.4%)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 9026亿元 增长42.1%,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 同比上涨3.2%(6月份同比上涨4.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

  相关: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16日至17日举行第91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关于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汇报,并进行了讨论。

  [点评]:根据上周公布的金融数据,我们已经对上半年数据的居高不下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而结合新出炉的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和全国人大财经委召开会议的内容来看,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确实已经比较明显,“三过”(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两高”产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物价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等矛盾持续困扰国内经济。单从数据上看,投资和出口依旧保持较高的增速,整体形势不乐观。在“三驾马车”再次拉动下,GDP增速离12%只一步之遥。可喜的是,消费增速与投资增速之间的差幅在缩小,意味着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在增强,而相对的,过去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的状况在逐步改善。尽管这一现象是政府一直希望看到的,但还是难以扭转居民对这一轮的经济增长的不满情绪。在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下,重要指标CPI增幅在6月创出近33个月来新高。其实数据对百姓来说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但影响CPI的主要因素——粮食、肉禽和蛋类无一不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同时,

房价也在以“不调则已,越调越高”的“抵触情绪”保持上涨。同样与百姓密切相关的还有股市。股市近期的反复上攻4000点未果,可以看作是市场对宏观数据预期的消化。数据公布后,紧缩工具的使用已无悬念,但考虑到市场自身和场中百姓的承受能力,政策出台的时间和方式都要慎之又慎。否则,一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物价和股市得不到稳定,就有可能威胁到民生大计。

  

  机构观点:

  雷曼兄弟:当前通货膨胀超出3%的现象是暂时的,未来2-3年通货膨胀应维持在比较温和的水平。因此,央行近期加息不见得是必需之举,而是处于“可加可不加”的两可选择中。

  汇丰银行:通胀、投资和进出口指标都在加速,意味着政策出台的预期更强。但PPI增长指标还较低,说明中期通胀压力不是很大,预计四季度通胀指标会有所回落,央行的政策不会太剧烈,可能以小幅加息为主。

  国信证券:6月投资增幅明显高于预期,且二季度GDP增长也过快。目前中国经济正出现转向过热的趋势。央行肯定会在未来两周内加息,最早可能在本周五。

  申银万国:从数据来看,经济显现全面过热特征。从结构来讲,三驾马车投资、净出口、消费都有加速趋势,消费的增长是好事,但投资和出口的如此增势是政府不愿见到的。预计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政策市场和行政手段兼而有之,市场手段主要包括加息、取消利息税和发行特别国债,行政手段上,继续厉行节能减排,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调控,以及加强对地方政府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些“窗口指导”。上述政策将在未来两个月内最快在本周陆续出台。力度上会比上一轮大,政策效果有待观察。

  渣打银行:DP和通膨均有大幅增长,因为贸易顺差再度达到纪录高点,而且投资和零售销售增长并未受到宏调措施的影响。预计三季度将会上调利率,最快可能于周五宣布加息。

  中信证券:投资增速在去年增长30%多的基础上再增长25.9%,已超出了合理的增长,处于偏快的状态。三季度CPI还会比较高,四季度或会稍稍回落。本轮调控将会是包括加息在内的货币政策和减免利息税、紧缩信贷,新开工项目控制等一系列政策的组合。

  凯基证券:下半年食品价格将趋缓并促使CPI持续下降,预计到8月时CPI增幅将会出现回落,到年底将重新回落至3%以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可能会先取消利息税,之后再在适当的时候加息一次,但最多不会超过两次,因为在

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如过度加息将导致恶行通胀。

  资源税开启改革大幕(2007.07.19)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指出,自8月1日起,我国将调整铅锌矿石、铜矿石和钨矿石产品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三种矿石产品资源税率涨幅达3倍到16倍,其中,钨矿石资源税平均上调1200%,铅锌矿石资源税平均上调410%,铜矿石平均上调330%。

  [点评]:这是我国自1994年开征资源税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说明对经济影响深远的资源税改革大幕已经拉开。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突飞猛进,其中“两高”行业的发展尤为突出。为进一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节能降耗,鼓励原材料进口,近期国务院以及相关部门在工程项目、资金来源等方面加大了对“两高”行业的查处力度。此次调高这三种矿石的资源税,可以理解为国家一个比较明显的政策信号,即保护资源和环境,防止上游行业供给过快。去年的节能减排任务没有达标,而今年截至目前为止,国内经济发展偏热,投资增速反弹趋势明显,完成“十一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目标又将成为政府面对的极大挑战。因此,考虑到任务的艰巨性,我们预计,这次的调整仅仅是“牛刀小试”,涵盖面更广、力度更大的改革方案将在下半年陆续登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