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经济:洪流与泥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23:45 中国经济时报
时报时评包月阳 中国经济就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滚滚洪流不可阻挡,泥沙俱下却也不可避免。这是我对2007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印象。 7月17日的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刊登了一篇特稿《中国向全球出口通胀?》,标题虽然加了问号,却还是有些触目惊心。这是对近几个月中国物价较快上涨的诸多惊呼中一种“国际化”的说法。 这让我想起大约四年前在国际上颇为流行的一个说法:中国向世界出口通缩。短短几年后,中国出口的“产品”性质倒了个,真是沧海桑田。 联想到“中国制造”近来在国际市场的种种困境,联想到国外内舆论对中国经济存在问题的角度多样且互相矛盾的质疑,我觉得,中国经济似乎到了一个动辄得咎的特殊时期。 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报告,肯定将引来更多更加严重的担忧:投资同比增长25.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消费物价上涨3.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上涨4.4%,已是连续第四个月达到或超过3%;外贸顺差达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3%…… 问题的确比较突出,但对比去年同期及今年一季度的主要数据,我觉得,上半年的经济运行仍然是一季度的延续,局部虽有放大,并未发生质变。那些“地球人都知道”的问题,只是中国经济洪流中的泥沙,而不是洪流本身。 让我们看看这些“泥沙”: 投资。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增速虽比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却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区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5.6%和30.2%,均明显快于东部地区22.3%的增幅,这显然与中西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有关,有相当大的“补课”成分。 物价。受到质疑最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4%,这几个数字都令人不快。但在3.2%的涨幅中,食品价格就“贡献”了2.5个百分点,如果扣除食品因素,CPI中的其他项目仅上涨0.7%。而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4%)、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蛋(上涨27.9%)是主要拉动力。其中生猪和猪肉价格随着价格拉动带来的供给增加,下半年会有所回落。由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食品价格的上涨也很难传导到其他工业品上。这一点,从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可以看出来。 顺差。上半年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毫无疑问增加太快。但企业为赶出口退税末班车而提前出口的因素不能忽视。下半年,出口不大可能还会增长这么快——不仅是出口退税的大面积减少,还有人民币升值加速的因素。 “流动性过剩”。广受关注,却并无恶化。6月末,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7.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增长14.5%,比上年同期加快2.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 泥沙显在,大都在可控范围——只要决策者给予充分的重视。事实上,一些泥沙具有两面性。譬如外汇储备多,虽有助长流动性的负面作用,却也是金融安全的一种保障,必要时我们还可以从国际市场采购粮食、能源等资源。譬如食品价格上涨,有相当的合理性,有利于农民增收,也有利于未来粮食和肉食供应能力的增强。 只看到中国经济的泥沙,就是盲人摸象。中国经济的主流毋庸置疑是繁荣。观察者需要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经济的成绩和问题。早在十年前,就有不少人预测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甚至崩溃。十年过去,中国经济还在快速增长。看跌中国经济的人不了解中国人渴望发展的内在动力,不了解中国经济在发展中的自我调节能力。 11.1%的GDP增幅是很容易引来“过热”联想的高速度,但就目前情况看,它并没有带来基础产业和重要物资供应的紧张,却对解决就业难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投资者收益十分有利。 看看消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对于苦于消费拉动较弱的中国经济来说,这是一个十分积极的变化。 看看城乡居民收入。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4.2%,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3%,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 看看企业效益。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42.1%,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 如果能控制好可能出现的风险,为什么要拒绝高速度带来的实际收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