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财经观察平抑CPI涨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08:5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市场普遍预期,若即将公布的6月CPI涨幅越过警戒线,有关部门可能推出紧缩措施,包括发行特别国债、加息或减免利息税等,新一轮宏观调控似乎已箭在弦上。但是,紧缩措施对平抑通胀压力未必有效。

  众所周知,今年的CPI涨速加快与猪肉、鸡蛋等食品价格的上涨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我国CPI权数中,食品权重占33.2%,而在美国2006年CPI构成中,食品加上饮料也仅占15.4%。换句话说,我国CPI自身的缺陷决定着它所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指标在某些时候很可能是失真的,倘若据此制定紧缩政策有偏离实际的可能。

  对于猪肉这类食品而言,它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无论加息还是减息都不可能改变它的这一天然生长周期。

  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对猪肉等生活必需品都实行储备制,这种储备制虽然存在着许多局限性,但对平抑物价的确是有一定帮助的。2004年,我国就遭受过一次猪肉价格飞涨的情况,全国部分地区的猪肉价格达到了近20年的最高点。但是,成都市的肉价相对稳定,原因是在全国许多地方取消猪肉储备制度的情况下,成都市将储备制度保留了下来,在关键时刻发挥了调节物价的功能。

  在吸取2004年的教训后,

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5个部委局联合发布通知,计划建立并完善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并计划对食盐、粮食、食用油、食糖、肉类、茶这六种商品建立国家储备制度。但是,此后建立起来的储备制度尚存在不少缺陷,相关标准仍然沿袭过去,未能充分体现出市场经济体制下储备制度的新特点。目前,我国需要在储备功能、储备规模、品种结构、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一旦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得以完善,就可以随时通过加大储备或释放储备来调节物价,避免食品价格大幅波动影响民众的生活,也避免CPI因食品价格的大幅波动而失真。据上海
证券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