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涨价能否成为奶业发展的新起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 09:2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黄胜利

  进入六月份,进口奶粉价格大幅上涨的消息再次见诸报端,随后,一些国产品牌奶粉也按捺不住,价格开始小幅上涨。七月初,一些地方的牛奶也随着涨价。

  “该涨价了。”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宝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如此表示。

  涨价起因

  “这次大幅度涨价的不仅仅是奶粉,还有奶酪等乳制品。”一位法国乳制品公司中国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其实,奶粉等乳制品涨价的序幕,去年底就已拉开。

  原料的供给紧张,是乳制品价格上涨的源头。2006年,占全球奶粉及原料出口70%~80%的新西兰和

澳大利亚(新、澳两国是中国奶粉的主要进口国),遇上本世纪来最严重的干旱,牧草干枯,奶产量严重下降。

  从目前行情来看,进口大包奶粉与去年相比,涨幅高达100%,且价格还在上涨之中。大包装奶粉是乳制品生产的原料奶粉,目前,国内乳制品企业主要依赖进口大包装奶粉,以全脂大包装奶粉、脱脂大包装奶粉、乳清粉为主——现在广泛用于国内乳制品企业的液态奶、

酸奶、奶粉、冰品等生产中,尤其是各类高端产品。

  国内婴幼儿奶粉等高端产品中必须添加的乳糖、乳清粉价格更是涨幅惊人,记者从经销商处得知,从去年底到现在,200目乳糖价格从每吨5500元上升到26000元,脱盐乳清粉D70、脱盐乳清粉D90也从每吨11000元上升到25000元左右。

  乳清粉是奶酪、干酪的副产品,婴幼儿奶粉配方中80%是乳清粉,由于技术原因,我国主要依赖进口。

  这些因素导致国内市场上一些进口的高档婴幼儿奶粉,其价格上涨超过两成。

  “由于欧盟出口价格补贴减少,也导致了国际奶制品市场价格在近两年大幅上扬。”美国康乃尔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畜牧业及奶业研究中心负责人安得鲁·诺瓦舍维奇表示,6月1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终止实施了近40年的所有乳制品出口补贴,这也是国际奶制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口奶制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由于受玉米饲料价格的上涨,全球牛奶价格也一路走高。据英国乳业协会(U.K.DairyAssociation)的数据显示,4月份英国的牛奶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5%,达到每加仑2.30英磅(合5.56美元)。美国农业部也指出,4月份,美国商店出售的牛奶均价为每加仑3.32美元,同比上涨2.9%。

  在全球牛奶及奶制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国内奶企一直按兵不动,而与此相对的是,奶制品进口原料的涨价及国内饲料的涨价。

  “饲料的价格也上涨了两成左右”,一位经营牛饲料的经销商告诉本报记者。

  对于国内奶企业低调应对全球涨价风潮,相关业内人士分析,国内企业所面临的是普通大众牛奶消费,消费能力有限,而目前奶业市场竞争激烈,一般奶企很难作出涨价决定。

  “国内奶企一般都会选择自我消化”。王怀宝表示,对于以往国内牛奶或奶制品生产成本的增加,国内牛奶生产企业都会通过自身努力来降低生产成本或选择自身承担。

  奶业低迷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连年下降,2002年是6.8%,2003年是6.1%,2004年降到了5.4%。

  与国内奶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相对应的是,行业的微利润,“国内奶业利润率比其他行业都低。”王怀宝忧心地告诉记者。

  目前,中国乳品企业能盈利的占整个行业的三分之一,持平的占整个行业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王怀宝向记者介绍到。

  与此同时,国内奶业市场硝烟不止。先后经历了“奶牛价格大战”、“奶源大战”、“牛奶促销大战”。如今,像北京等这样大城市的各大超市里,仍然每天上演着“买六赠一”,“买四赠一”;喝牛奶送礼品,喝牛奶中大奖得电脑等各种促销活动。

  据奶业协会统计,大部分买五赠一的促销接近企业成本区,买四赠一则会导致部分企业亏损。2005年有生产规模以上的690家乳品企业中亏损企业就有187家,2006年中国乳品企业因促销而减少收入50亿元,相当于全行业利润的91%。

  同样尴尬的是,就在乳品企业轰轰烈烈开展市场营销战,在中国乳品消费市场逐渐发展壮大的环境下抢夺市场份额时,大量的奶农却遭受着“奶比水贱”、“入不敷出”的局面。

  今年5月,山西朔州市一些奶农纷纷将自家的奶牛以低廉的价格出售,这些奶牛曾经的价值高达2万元,在称斤卖肉之后,只能卖到几千元,而在这些被送到菜市场肉案上的奶牛中,不乏一些日产30公斤牛奶的优良品种。

  时间往前追溯,沈阳、陕西、内蒙等一些重要的产奶基地,近两年,先后出现“宰杀奶牛”、“倒奶”等事件。其原因,是喂养奶牛成本低于奶价,或是由于小农户操作,牛奶品质达不到企业的收购要求而遭拒收、限收。

  相关奶业专家对此表示,这些事件背后凸显的是: 一方是缺乏市场意识和科学组织、被迫接受压价的奶农,另一方是缺乏好奶源、只能压价求利的经济实体。在奶农和企业的博弈中,任何一方的崩溃都会造成一场乳业危机。

  我国奶牛业经历了初创期1949~1978年、发展期1979~1992年和调整期1993~1996年。从1997年开始,我国奶牛养殖业和乳品加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产生了许多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乳品加工企业,奶业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亮点,成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然而,数据显示,过去6年中国奶业取得年均增长23%的骄人成绩,但在产业链条利益分配中,奶农所占利润比例不到10%。

  呼唤

宏观调控

  “过多宣传社会效益,而没有讲经济效益”,对于目前国内乳品行业的发展现状,王怀宝表示,社会效益是必要的,但作为一个行业要长期可持续发展,经济利益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奶制品涨价,王怀宝认为是奶业市场正常发展的表现。

  目前一些进口高档婴幼儿奶粉的大幅涨价,相关业内人士认为,“80后”年轻父母的消费观念和这两年婴儿潮的到来,也是涨价的原由之一。

  “国内奶业发展的目标主要是普及大众消费”,而对于一部分高端奶制品,进口是必要的,王怀宝说,“我国奶业的发展,仍然处在一个起步的初级阶段”。

  目前,世界人均年牛奶占有量为102公斤,发达国家年人均消费牛奶300公斤,发展中国家为30公斤,而我国人均牛奶消费仅6.6公斤,是世界上牛奶占有量最低的国家之一。

  2000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学生奶计划, 8年来全国学生奶达到了280万份,但对于全国2.45亿学生来说,其所占比例还不到2%。

  鉴于我国奶业发展的现状,王怀宝认为,奶制品消费的普及仍然任重道远。 

  近期,普通民众对猪肉和鸡蛋涨价的反应,远远强烈于对牛奶涨价的反应。“当前三者的比例是1∶0.6∶0.1,而合理的饮食比例应是0.6∶0.1∶1”王怀宝表示。

  “牛奶不是一种粮食,而是高级饮品。”这一观念仍是中国普通民众对于牛奶的认识。

  “这一观念的改变,需要国家政策去调节、推动,舆论也应发挥作用。”王怀宝认为,而对于企业间的竞争,应该让市场去调节。

  针对于企业和奶农间的矛盾,内蒙古加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乔富龙博士提出了一种“奶联社”+“农联社”的农牧业循环联动新机制,试图破解这道“奶农不挣钱、奶质不稳定”的难题,这种模式是把发达国家生态规模农场的模式落实到中国来,实现奶牛养殖集约化的同时规避奶农小而散的弊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综合研究室主任郭建军则表示,我国的国情是小农社会,国家推行政策时必须考虑,是为了农户,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还是要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

  对于这一矛盾,安得鲁·诺瓦舍维奇则向记者介绍了美国政府的处理方式:如果是短期现象,美国政府会通过财政补贴作为价格支持,把短期的剩余进行吸收;但如果是长期的,如因个人养殖规模或个人技术水平,肯定赚不着钱的话,美国政府是没有任何支持的,任其自生自灭。

  “事实上,这些政策都是需要财政的支持,这几年做学生奶计划,主要靠企业,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 郭建军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