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扩大内需方能刹住顺差快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 01:52 中华工商时报

  要扩大内需,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十分重要的。自2006年初以来,一系列以扩大内需为主旨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其效果已开始显现。目前,政府还应启动新一轮内需政策,并划定其实施范围,把调整和扩大内需引向深入,让更多的国民在扩大内需中受益。

  商务部专家说,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于缓解贸易顺差过大问题,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效果具体有多大,还要等政策执行一段时间以后才能显现。外贸顺差的形成,与经济增长、汇率、劳动力成本优势等因素紧密相关。当然,从根本上解决顺差过大问题,要靠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消费需求。

  据商务部统计的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顺差达1125.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614.5亿美元的顺差规模相比,大幅增长83.1%。其中,6月份外贸顺差达到269.1亿美元,超过去年10月份创下的238.3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创历史新高。尽管今年以来我国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但出口却始终无动于衷:下调出口退税率,出口增势不减;加征出口关税,出口不为所动;增强

人民币汇率弹性,出口故我依然。

  我国生产力的强力扩张、旺盛的出口需求和低迷的内部需求是促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原因。从表面看,实现贸易顺差是一件好事,可是,过高的贸易顺差就不一样了。因为过高的贸易顺差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贸出口的需求,由于对外依存度过高,使我国经济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

  此外,过高的贸易顺差还可能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潜在的危机。巨额贸易顺差的本质是过度出口的结果。我们国家出口的商品中,以原材料和基本生活用品居多,我们把物美廉价的生活用品源源不断运到了发达国家,让他们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享用到比他们自己生产更好的商品。而我们国内却一味为了经济发展而不愿去消费,节衣缩食,把大量的资源让别国人享用了,结果只是换回来越来越多的外汇。

  人们也许会问,我国有偌大的国内市场,10亿消费群体,为什么非要恪守“外向型经济概念”呢?观察近几年国内的经济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我国一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内需不足”反而成了老大难问题。当前我国“内需不足”的特征有:经济快速增长与物价增长并存;物价增长与生活负担沉重并存;生活负担沉重与高储蓄率并存;高储蓄率与高负债并存。这“四个并存”现象,对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启动内需政策是有重要意义的。

  从凯恩斯的收入-需求理论来看,需求是收入的函数。在总量上,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趋势。然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实物消费品层面上,我们的人均实物商品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很大差距,大多数国民也许还没有达到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水平,但他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

  我们知道,消费、投资和出口通常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问题是怎样才能使“三驾马车”中的“消费马车”跑得快一点。据报道,我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消费支出目前不到GDP的40%,而其它较大的经济体的消费支出大多占GDP的65%左右。因此,刹住顺差过高的“列车”,扩大内需已成为当前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问题。

  在这方面,我国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过去的“内需不足-依赖出口-低价竞销-利润低下-工资增长缓慢-内需不足”的非良性循环,转变为一种“收入增加-内需增长-降低对出口的依赖-避免竞销-增加收入”的良性循环。尽管这种转变是困难的,甚至需要较长的时间,但这种转变是必须的。而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扩大内需无疑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当然,对于解决内需问题,不能简单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解决,需要形成新思路。在经过了不同程度的“购房热”、“

购车热”、“旅游热”、“出国
留学
考察热”乃至“进口高档消费品热”的洗礼后,人们的消费能量还应该在哪里才能释放,人们究竟还能挖掘出多少继续扩大内需的潜力?这就需要我们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症下药。从这点分析,要扩大内需,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十分重要的。自2006年初以来,一系列以扩大内需为主旨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其效果已开始显现。目前,政府还应启动新一轮内需政策,并划定其实施范围,把调整和扩大内需引向深入,让更多的国民在扩大内需中受益。

  (18G1)

记者:   ■邱林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频道精选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