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芬兰的苏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 16:35 21世纪经济报道

  

芬兰的苏醒

  第2站:

  第十五届奥运会主办城市赫尔辛基

  芬兰的苏醒

  (下)

  圣地穿越

  本报记者 姚峰 赫尔辛基报道

  那些睿智的商业思想如何融入奥运血液?那些伟大的城市如何借助奥运更加伟大?本报记者将重走

二战之后的15个奥运主办城市,为您与北京探寻答案。

  体育博物馆馆长的回忆

  芬兰体育博物馆就设在赫尔辛基奥林匹克运动场一楼,从门前望去,第一眼就可以看到道路前方的帕沃·鲁米塑像。

  经过岁月的风吹雨打,这位芬兰飞人的青铜塑像,已经有些斑驳,但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都会仰视这位芬兰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在鲁米一生的76个春秋里,共22次打破世界田径纪录,他先后于1920年、1924年、1928年3次参加了奥运会,共获得9枚金牌、3枚银牌,是迄今奥运会田径赛中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1933年,已经36岁的鲁米宣布退出田坛,当了一家商店的老板。

  1952年7月19日,赫尔辛基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人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还是那件蓝色运动衫,高举火炬,跑步入场,点燃了火炬塔上的圣火。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不约而同地呼叫着:“鲁米!鲁米!”刚刚庆祝过55岁寿辰的鲁米仍然步履矫健,面对观众的狂热,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当时,芬兰体育博物馆馆长PekkaHonkanen的父母正坐在看台上,怀中抱着年仅4岁的Pekka。现在,刚刚过完60岁生日的Pekka很不好意思地对我们回忆说:“我当时太小,什么都记不起来了,除了看到人们都在欢呼之外,唯一的印象就是天空中下着雨。”

  尽管这样,我们依然还是感到非常庆幸,毕竟找到了一位57年前这届奥运会的目击者。

  今天,Pekka家中还珍藏着从父母手中传下来的1952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入场券。也许是命运安排,4岁那年的奥运经历,让Pekka的一生与体育融为了一体。

  在退役之前,Pekka是一位职业足球运动员,他还是一位芬兰著名的青年考古学家。Pekka开玩笑说:“在职业运动员中,我是唯一的考古学家,在考古学家中,我是唯一的运动员,直到现在,这一记录还没被打破。”

  Pekka退役之后,开始在芬兰国家体育基金会工作,目前是这个基金会的主任。体育博物馆就是基金会1987年投资的项目,主要是为了向芬兰青少年普及体育知识和历史。

  而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Pekka充满自豪,他说:“不是芬兰人很难理解体育,尤其是奥运会对于芬兰的意义。”

  1952年的第15届奥运会,并不是芬兰最早申办的奥运会。在1917年独立之后,芬兰开始第一次作为一个国家进入了世界版图。而体育就成为芬兰实现自我确认和国际认可最重要的舞台,他们相信,承办奥运会将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1927年,芬兰政府专门批准了一项预算在赫尔辛基修建奥林匹克体育馆,并试图承办1940年的奥运会。1934年2月,赫尔辛基开始兴建奥林匹克体育场,希望在1939年完工后能够作为1940年奥运会的主场馆。

  然而申办计划被突然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了。数年之后,战争结束,芬兰继续追寻自己的奥运会之梦。1947年的6月底,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皇家汽车俱乐部21楼,国际奥委会开始选择第15届奥运会的申办城市。

  时任赫尔辛基市市长的Frenckell,重任在肩,他必须要把第15届奥运会带回芬兰。当时赫尔辛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两个来自美国的城市:洛杉矶和明尼阿波利斯。

  投票日那天,由Frenckell 带领的赫尔辛基代表团有备而来,他们清一色地穿上了黑色的燕尾礼服,这与他们的竞争对手所穿着的普通西装和衬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服饰的注重,让国际奥委会觉得,芬兰的申办代表看起来更为高贵,更值得信赖。

  随后,Frenckell 上台发表申办演讲,他用了四种语言!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在第一轮投票中,赫尔辛基的票数列在申办城市的第一,为14票,然而根据申办规则,申办城市只有获得投票团半数以上的支持才可以获得承办资格。当时的投票团人数为29人。

  到了第二轮投票,赫尔辛基没有再留给对手任何幻想,它获得了15票,而洛杉矶和明尼阿波利斯各是5票,荷兰阿姆斯特丹获得3票。

  赫尔辛基的经济账

  Pekka所任职的体育基金会的资金来自于芬兰政府的拨款,Pekka说:“我们从不考虑盈利,而是要考虑怎么有计划地把这些钱花光。”

  芬兰现在的国力与1952年时,完全不可同时而语。那时,芬兰是一个经历过战争创伤的北欧小国,全国人口仅有100万,在几乎满目疮痍的大地上,芬兰如何给世界呈现出一届体育盛会,这要比获得承办资格更具有难度。

  1952年奥运会的操盘手是赫尔辛基奥组委。所有有关财务问题的重要决定都由奥组委做出。而在奥组委中,专门有一个财经委员会来制订和履行财务决定和计划,该委员会的主席是Sakari Tuomioja--当时是芬兰国家银行的行长。

  奥组委如何让这一届奥运会成功举办?作为体育博物馆馆长的Pekka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当年财务记录和资料文件。

  Pekka说:“很多数据从来没有对大众媒体公布过。”

  为了筹备1952的奥运会,赫尔辛基奥组委不得不考虑靠借贷来完成先期投入。芬兰教育部同意旗下的一个足球基金机构,在1951年年底,借给奥组委3300万马克(均为旧芬兰马克,1欧元=6新芬兰马克=600旧芬兰马克,以下简称“马克”),而奥组委要在奥运会结束后归还。

  在常规收支预算表之外,其他的一些花费不归奥组委负责,而是由芬兰国家政府、赫尔辛基市以及其他的一些城市负担,主要是硬件或基础设施的投入。

  比如,新建赫尔辛基机场、连接芬兰和瑞典的通信线路和延伸高速公路的费用将由国家承担,此外,赫尔辛基的环境和绿化、火车站的扩建翻新也将由芬兰政府负担。这些由国家负担项目并不仅仅只是满足奥运会的所需,更应该算作一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更新。

  而奥组委负责的建设项目通常只是为奥运会服务,包括综合运动馆、训练中心等等,其中耗资最大的是游泳馆--虽然游泳馆在世界大战之前就修建完毕,但功能和设施非常简陋,必须扩建和翻修。

  不过,当时赫尔辛基市政府并不愿意负担一切硬件设施,经过讨价还价,他们把一些硬件设施和项目建设的任务也推给了奥组委。

  这其中包括建设奥林匹克体育馆的看台,这是本届奥组委最大几笔支出之一,大约要花费1.08亿马克,奥组委还有负担造价3086万马克的电子记分牌。此外,奥运村建设、运动员餐厅这些项目的建设也将由奥组委负担。奥运村是本届奥运会的最大支出,金额达2.89亿马克。

  而且,由赫尔辛基建设的场馆,奥组委并不能免费使用,必须要付给租金。因为这些场馆采用的是股份制。股东除了政府以外,还有很多的芬兰企业和投资者--他们投资的前提是,获取回报。

  最后,这些费用的支付,奥组委主要采用了门票分成的方式。最终,奥组委为场馆使用总共支付了1.09亿马克。

  Pekka说:“那是一届成功的奥运会,但和之前的奥运会一样,这也是一届在经济上亏损的奥运会。”

  分析1952年奥运会的收支预算表(附后),宛如看到了半个世纪以来商业与奥运之间相互渗透的历史进程。

  从这张收支表上,可以看出当时门票销售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该届奥运会的门票收入9.65亿马克,占总收入的六成以上。而至于现在举足轻重的广告和节目转播权的销售,这在当时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赫尔辛基奥运会广告收入仅为400万马克,占总收入的的百分之一还不到,仅为0.2%,还不如当时的奥运纪念邮票的销售收入多。而比赛转播权的销售为3200万马克,约占总收入的2%。

  与现在奥运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相比,1952年的奥运在经济账上,绝对是一项亏本的买卖。

  其实,在这张收支预算表上,还看不出第15届奥运会准确的亏损情况。直到四年之后,结果才出来--该届奥运会共形成了4900万马克的亏损。

  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除了预算表中计划支出部分,还有一些本届奥组委认为本不需要支出的费用最终还是需要支出。而在收入中,门票的销售并没有达到预定计划。

  Pekka说:“在那个时代,来赫尔辛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有了飞机场,但却很少有正式的航班,所以只有周边几个国家能坐船过来,从更远的国家来芬兰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芬兰商业元年

  不过,帐目还有另一种计算方式--从今天来看,当时的投入无疑是值得的,一个新的芬兰时代揭幕了。

  在1952之前,芬兰是一个以森林工业为主的国家,主要是以木材、纸浆为主的产品,第三产业极不发达。但1952年,芬兰开始受到强烈的现代商业熏染。

  比如,体育博物馆的收藏中,有一支

可口可乐的曲线玻璃瓶。Pekka说,正是这届奥运会,让可口可乐--这个奥运会长达80多年的合作伙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将产品推广到美国之外的寻常百姓家。

  1926年,可口可乐公司成立了海外部,试图开放美国本土以外的市场,1928年,可口可乐开始赞助奥运会,在该年举办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可口可乐的一艘装着1000箱可口可乐饮料的轮船抵达阿姆斯特丹,以此希望进入欧洲市场。

  但这之后,可口可乐在欧洲的业绩并不理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可口可乐成为了军用物资,才开始在欧洲前线地区大量建立瓶装厂。但依然没有在欧洲深入人心,因为主要消费者只是军人。

  直到1952年,作为赫尔辛基奥运会的赞助商,可口可乐公司精心策划了一场“大力士行动”。当时芬兰还没有可口可乐装瓶厂,可口可乐公司便选用了一艘改装的、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的登陆艇“马尔维克号”,从荷兰装上了30万箱“可口可乐”,运到了赫尔辛基。

  在这艘登陆舰上,除了可乐,还有大量的宣传材料,其中包括15万印有CocaCola商标的太阳帽。可口可乐公司还宣布,大部分销售所得将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兵筹款。

  这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宣传攻势让可口可乐开始被普通的欧洲民众了解。Pekka说:“在1952年前,芬兰没有可口可乐销售,但在这之后,它出现在芬兰的商店橱窗中。”

  更重要的是,这种强大的舶来文化刺激了芬兰人商业天性的苏醒。

  由于外国观众的大量涌入,当届奥运会极大刺激了芬兰酒店旅游等行业的发展,赫尔辛基兴建了大量的宾馆、餐厅、酒吧等娱乐消费场所,随之便诞生了以“Gin-longdrink”啤酒为代表的本土消费类品牌,不仅丰富了市场,也促进了芬兰产业之间的均衡,优化了经济结构。

  复旦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张军曾经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芬兰,他对记者说:“芬兰的经济起飞与1952年奥运会的举办关系密切,正是在50年代之后,芬兰开始进入了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特征的经济发展的阶段”。

  (赫尔辛基穿越由上海汽车特别支持)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收支预算表

  单位:百万旧芬兰马克(1欧元=6新芬兰马克=600旧芬兰马克)

  总支出:

  比赛和仪式:100

  场地租金:108.5

  场馆建设费用:8.5

  奥运村建设:289

  人员工资和津贴:255

  回扣及佣金:28.5

  办公场所建设及租借费用:114.5

  家具租借费:59

  住宅居住支出:141.5

  食堂和餐厅建设或租借费用:16.5

  餐饮支出:26.5

  保险、利息、观光和接待等:66.5

  宴会和娱乐:35

  交运运输费用:71

  咨询服务:38

  奖牌和服装等:30.5

  医疗和体检:6

  其他支出:9.5

  合计: 1404.0

  核销:

  奥林匹克体育馆木制看台:108

  电子记分牌:31

  其他注销项目:37.5

  合计:1580.5

  总收入:

  门票销售:965

  其中国内:720.5

  国外:244.5

  运动员食宿:238

  比赛场馆收入:84

  邮票销售:10

  娱乐休闲收入:3

  各类国际组织支付:2

  捐赠:3

  广告收入:4

  比赛转播收入:32

  其他产品和服务销售:18

  交通运输收入:5

  记者住宿收入:6

  其他收入:22.5

  合计:1392.5

  营业成本:

  注销奥林匹克体育馆看台:108

  电子记分牌:31

  营业损耗:49

  合计:1580.5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