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三峡库区消落区资源开发利用面临三大风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 08:08 经济参考报
三峡库区消落带拥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岸线资源和景观资源等宝贵财富。重庆、湖北库区部分区县都有开发利用消落带资源的意愿。然而专家研究认为,消落带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组织管理、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自然灾害风险,应当慎重,必须统筹规划,根据库区水位变动的时间差,适度、合理地对消落带资源进行季节性利用,以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家将三峡水库征地线至145米的范围计入水库消落带,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160米以上,160米到征地线范围内土地资源达267.09平方公里,占消落带总面积的67.34%。根据成陆时间长短,利用期在300天以上的土地占消落带面积的37.2%,利用期在190天左右的土地占30.14%。 人地矛盾突出,产业“空虚”影响三峡移民大局 三峡库区重庆市、湖北省的部分区县党政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土地资源匮乏,人地矛盾突出,产业空虚,后靠移民稳得住、能致富的压力较大,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是当前三峡库区面临的主要矛盾。 以重庆市为例,位于三峡库区的13个区县,绝大多数是国家级贫困县。2004年,这些区县的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6%;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弱、第二产业缺、第三产业虚。按淹没设计,三峡重庆库区将失去耕地35.9万亩,库区腹地的相关区县因淹没损失耕地23万多亩,另外还要落实284万亩生态退耕还林指标。目前三峡库区沿岸地区后备可垦土地资源匮乏,特别是奉节以西的库区西段,人均占有耕地量少,加上水库淹没,移民就地后靠,人均耕地面积将越来越少。 生态环境专家指出,合理利用消落带土地资源,是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的需要。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由于库区水位周期性涨落的影响,消落带将成为库区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的输移与转化的活跃地带,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消落区生态系统可能受到来自水陆的交叉污染,对灾害承受能力降低。 消落带资源利用要克服三大风险 专家研究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可利用面积大,既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条件,潜在效益巨大,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利用风险。 组织管理风险。三峡库区涉及重庆和湖北20多个区县,土地质量、利用难易程度、利用方式等各不相同,要对其利用进行有效管理,工作量大。为确保消落带生态安全,必须对消落带利用方式进行严格组织管理,涉及对生产经营项目的审定监督、生产经营方式监控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控等,组织管理内容复杂而具体,实施难度大。同时在消落带开发利用中,涉及到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三峡水库管理部门等多个主体,这些主体对消落带利用目标、利用方式、管理办法、利益分配等方面需求不同,协调工作难度大。有关专家认为,一旦组织管理跟不上或失控,必然导致各主体目标和利益冲突,使消落带资源开发利用目标难以实现,或因各行其是的无序开发利用使消落带资源遭到破坏。 生态环境风险。当对消落带进行利用时,特别是农业利用可能造成对消落带土地的滥垦和农业废弃物遗弃造成消落带污染。非农利用可能造成污染物直接进入消落带,当突发洪水时,一些生产经营设施、设备和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可能因来不及转移而卷入水库,造成水库污染或形成障碍。大量的人群活动,可能对消落带和周边植被和景观造成破坏和毁损。 自然灾害风险。根据专家研究,三峡库区消落带利用自然灾害主要有6、7月的高温伏旱,7、8月的洪水和10月的阴雨。在这些灾害中,尤以洪水灾害最大,也难以防治。消落带所在地域及其上游的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金沙江、沱江、嘉陵江7至9三个月正是集中降雨期,降水量大,特别是川西暴雨区和大巴山暴雨区都在该区域内,大量来水汇集三峡库区造成洪灾。一旦出现洪水灾害,三峡水库的实际水位就要超过防洪限制水位145米,造成消落带局部或全部被淹。 资源开发利用应实现“双赢” 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雷享顺认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是江岸带中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带,对人类活动干扰影响反应敏感。三峡库区重庆库段紧邻消落区的库岸带,分布着重庆特大城市、万州和涪陵两座大中型城市、11座区县(市)城、200余个大小集镇,是重庆市城镇、人口、产业最密集的核心轴带,人口总数超过百万。因此,对其资源开发利用上要慎重,必须在不影响库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库区水位变动的时间差,科学布局,适度、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消落带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以此缓解库区人地矛盾,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雷享顺建议,消落带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坚持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移民优先的原则,主要集中在湿地生态系统的培育和农村移民的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等。在土地生态环保利用上,塑造一批生态景观,建设库岸防护林,按景观塑造和生态缓冲净化要求进行湿地生态系统培育建设。消落带土地可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作物种植;加强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旅游业等。针对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影响,消落带利用中应注重推广无公害清洁生产技术、免耕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建立消落带生态监测预警系统。此外要建立健全消落带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从源头上杜绝盲目开发和随意利用,做到依法开发、有序管理。
|